Monday, November 29, 2010

90年代,重来一遍?

对于出生自70年代的X、Y世代而言,90年代是重要的10年。

70年开始,政治上开始出现分野,换了三任首相,新经济政策出台、主宰国家后来40年命运的国阵也刚成立,国家在70年代也踏上了产油国列车。

进入80年代,国家经济开始步上工业化,在被称谓为‘发展之父’的马哈迪上台,国家现代化进程加速。

在教育上,马哈迪政府开启第一次改革,推出3M制度。

在工业上,则喊出了‘向东学习’的口号。‘向东学习’的最大成果,如果有的话,就是催生了国家汽车工业;普螣的诞生,标志着国家工业化的迈进。可惜的是,过了25年后,还是停留在制造‘山寨版’的学习程度。

在政治上,马哈迪数度面对党内挑战,但都有惊无险安然步过;80年代末的‘茅草行动’,马哈迪政府向胆敢挑战政令的所有人士发出最强有力的反击。

走过了80年代的各种挑战,来到90年代,马哈迪再催生了《2020宏愿》。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目标 -- 国家将用20时间,和其余先进国并肩看齐!

在经济上,90年代是蓬勃的。

国家中小型工业以出口为导向获得巨大增长,石油也带来可观外汇,储蓄了好几年的老百姓们也开始蠢蠢欲动。

在年平均9%的经济成长带动下,外资陆续进驻,股市迎来国家历史上第一次大牛市。

在经济蓬勃发展的层面下,是一片的空洞和苍白。

每个人都好像日子好了很多,上餐馆消费和到国外旅游的次数都增加了,造就了餐饮业、旅游业和娱乐事业的大肆扩张。其余的汽车业和地产业,更是出现百年难得一见的兴旺。

这种现象,正好再次印证了老人家最爱挂在口头上的警世语:发展,才是硬道理。

那个年代,在政治上、社会里,氛围是压抑、肃杀和不平的,但是经济飞螣带来的欢愉,盖过了所有的一切。其余的,都显得卑微不堪。

90年代末的一场金融屠杀,则像是一场盛大派对后所留下的杯盘狼藉,大家都有点倒兴,也有点宿醉式的不知所措。

马哈迪政府的晚期,和他上位时的挥洒自如、睥睨天下大相径庭。

拿掉了那幕自我宣布告退的苦求土著把拐杖丢掉,基本上,马哈迪还是一个原原本本的种族主义者。

21世纪的三年后,马哈迪让阿都拉接位。

阿都拉任内没有大作为,但是相对放宽了言论管制。除去了那些走廊和特区,留下来的印记就是让国阵再度刻骨铭心的308政治海啸。

历史竟是如此诡异,不到十年时间,国家再次三度换相。

来了纳吉,配套是‘一个大马’、‘绩效制’、‘转型经济’、‘高收入国家’和‘关键重振区域’等等口号,但是,政治、教育和科技等方面的相应改革却依然是个听不见也看不见的屏障。基本的人才库如同干枯的水塘,是‘气候恶劣’所造成的自然现象。

如果口号有成,是不是让这个国家所有国人重蹈一次90年代的历史?

今晚,《一个绩效、转型和高收入的大马 -- 愿景或陷阱?》请来三位专家,中肯地为大家理性分析国家未来的经济走向。

培风中学七时三十分,到时候见!

Monday, November 22, 2010

来,一起吃蛋糕!

建世界级高楼和吃蛋糕扯出了话题,怎么回事了?

事情缘由,从首相口中发布经济转型计划开始。

计划中,国内将会建设另一栋高达100楼、耗资50亿令吉的商用大楼,高度将会位列世界前数名,肯定是国内第一高楼,作为转型的形象工具。

民间舆论开始发酵,质疑为何需要花公帑巨款建高楼?

后来,首相澄清,建楼的预算来自私人界,也就是掌管土著投资的‘国民投资机构’(PNB)。但是,即使是由‘国民投资机构’独力出资营建,也没有为这座高楼的合理性带来加分效果。

除了钱的因素外,建楼的所选地点位处隆市体育馆,附近是深具历史意义的社群和地标建筑,属于人口稠密地段。选市中心黄金地段盖一座高楼建筑,除了加深该地段的忙碌、交通问题和周围具历史意义社群的未来生态带来威胁外,基本上和转型扯不上关系。

10月16日,网上开始有国人发起‘100万国民反对100层高楼’运动。

网上迅速集结,不到一周已经破5万人。到了一个月后,已经达到25万‘粉丝’的网上社群。

有个部长听闻了就一脸不屑地表示,25万个在网上靠鼠标点击一下发牢骚的人有何用,够胆就上街!

也不知道是不是受到部长的精神启发,25万个‘粉丝’当中就有一个突发奇想,反对运动已经开展一个月,就来办一场满月聚会吧!

满月派对取名为:与陌生人的蛋糕聚会。

11月16日,全国有数地分别举行蛋糕聚会。

霹雳金宝那一场,由金宝拉曼大学学生作为召集人。网上消息一传出,拉大校方精神马上紧绷。大学在聚会当天下午,先派出学校职员到发起学生的住处表达‘关切’;大学副校长以语重心长的语气在面书上‘劝谕’学生们要知道参加与陌生人的蛋糕聚会是违反‘大专法令’的不规矩事,要学生们郑重思考事情的严重性,就好不要出席云云,语气行同恫吓。

当晚,在金宝麦当劳内,数名学生依然到场若无其事吃蛋糕,外面警方如临大敌,密切关注内里吃蛋糕的学生们。

有到场吃蛋糕的学生们,即使今天还没有得到那一纸文凭,但是他们在独立和批判思考能力面,已经远超在校的副校长。

其他地区蛋糕聚会也由警方出动严密地以目光关注聚会‘粉丝’吃蛋糕,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轻装镇暴队伍匿藏一边伺机而动。

甲州人向以品行良善和好(招待远来游)客见著于国内外,但是迟了几天,(幸好)还是有本地人召集一起吃蛋糕。

甲州的那一场,参与人数约30人,和警方的布阵差不多是2比3,可见警方重视的程度,吃蛋糕聚会如此小事,也不忘市民和环境安全。

我们大概已经习惯了,5人以上的聚会要得到警方允许,看一场跨族群电影要警方允许,戴口罩游广场要警方允许,连聚会吃蛋糕也都需要警方允许!?

悄悄告诉各位,在下从来不是蛋糕的爱好者,但是在过去周末的蛋糕聚会,光 明 正 大嚼了一片。

咦,镜头外,坐不远处的高级警官,居然也吃了一片!

Tuesday, November 16, 2010

数字,就是要‘酱’玩!

假期将至,很多家庭开始盘算要到何处出游,各大小旅行社打出各类优惠,航空公司也加入竞抢旅游业大饼。

如果全家选择到国内度假,将为目的地的州属带来地方收入,并添高该州属的旅客统计数字;出国旅游,则是为他国做嫁衣,为别人的经济数字做贡献。

旅游业的统计数字是很值得玩味的数字,以甲州一地来看,全国一年的外来游客达2千3百万人次,到达甲州的游客就已经是创纪录的9百万人次,也即是说,每两个游客入境大马,会有一个游客来到甲州。

这个数字有什么意义呢?

作为一个旅游州兼世遗文化区的地方居民,阁下感受到的除了逢假日就塞车的另一道天然景观外,还附加无限量免费废气供应,实质上非常模糊。

在野议员质询州政府的统计,如何得出约9百万人次的游客数量?

州政府最权威的回复,喏,全州大小酒店客房若干,以60%入住率计算,每房入住两名游客就好,成以365天,9百万游客只是一个最保守的统计。

统计学这门学问,还得看落入何人手里,学问是可以变成只是一门玩艺般儿戏。

那么,旅游业估计带来近45亿的地方收入,可是州政府的总收入却只有不到4亿是怎么回事呐?
4亿和45亿是差距非常大的数目,该不是数学也不及格吧?

这样对一个州政府咄咄逼人也不对,且让我们一起来检验更有权威的旅游部长的数字。

我们的旅游部长黄燕燕,去年岁末在个人网站上说因应全球H1N1肆虐,旅游部决定削减宣传开支,为国家省钱。

对一个这么会为国家着想的部长,眼泪都还没有来得及流出来,今年10月开始国会咨询环节被问及旅游部长的旅游费,又被捅出大漏子。

根据公正党蔡添强、马华翁诗杰和行动党陆兆福三位国会议员的三次提问,旅游部长无疑以书面回答了三次,但是却分别给出了三个不同的旅游开销,10个月内不知道是花费了158万或是128万、一趟中东之旅不知道是23万或是9万,一样傻傻说不清楚。

部长说的最为铿锵有力又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国家全年560亿的旅游收入,平均每周带来超过10亿国家收入,旅游部全年宣传拨款不过那区区3亿3700百万,那158万或128万又算什么?以旅游部长为国家赚钱的能力,一趟欧洲花23万或49万又算什么?

所以,旅游要‘酱’玩,数字更是要‘酱’才好玩!

假期将至,带同年幼孩子出国旅游的家长们不妨顺带机会教育一番,教孩子沿途认真看, 勤劳学习有关旅游的一切,你知道,如果将来能当上旅游部长,是很好玩的事!

Monday, November 8, 2010

尤索夫,你好好嘢!

九月最后第二周,皇冠广场前行人道的遮荫大树一棵棵被人砍倒。过了几天,地方行政议员在听取汇报后,连同‘公共工程局主任拉吉夫、英雄廣場的工程主任張和祥、工程師侯翰順及市政廳官員也出席’(星洲地方版24/09报道),公布州行政会议批准默迪卡大道扩建工程,工程旋即于下周开始。

匆忙展开工程,后延期草草完成,符合我国一向来的作风,一点也无可厚非。

在摧毁行人道后,整条大道将耗资六百万令吉,成为一条拥有七条车道的半公里宏伟大道。在发布会当天,行政议员还说:“駕駛人士行駛默迪卡路時都選擇緩慢行駛以尋找泊車位;而現有的磚路也是影響之一。 扩路后,當局將取消現有兩旁的泊車位。”

言犹在耳,就在扩路工程进行十天后,《星洲》记者于10月6日再追进报道,原来两旁泊车位仍然会保留,但是会注入步行街概念,在英雄广场前加宽三十尺行人道,设置由出资扩建工程的商家和州政府,以三七分账的形式对分18个摊档的销售盈利。

扩路工程的原貌和轮廓,到了这里开始得窥全豹。原来,也不过是伟大南北大道经营模式的翻版,南北大道全长数百公里,默迪卡大道半公里的区别而已。

扩路工程风风火火进行当中,又引来一班在朝华裔政党的市议员、投诉中心副主任和选区发展委员会副主席的关注,出巡后于10月25日质疑看不到有泊车位的空间,‘難道是因為開闢“英雄走道”而必須“犧牲”泊車位?’;并要求市政厅和工程局做好监督,‘希望州政府可以吸取摩天輪的教訓,不要重蹈覆轍。’。

11月6日,在野政党州议员要求在朝的马华表态是否支持扩路工程,因为马华基层领袖‘多次指扩建无法解决交通阻塞问题,路面会因扩建后加剧危险性及浪费公款。’

11月7日,终于轮到尤索夫见报。

尤索夫,何许人也?

尤索夫者,巫统一名小小市议员而已。

官位虽小,但是官威不小。

尤索夫出动市政厅执法队和神手罗里等,对多次发出警告和传票的有关扩路发展商,采取现场充公建材的行动。

尤索夫披露,每一项工程必须获得工程部、水务公司、国能、消防局和市政厅等各部门的批准,‘连图测都没有,意即没有获得批准,何来完工期限?’。后再加一句‘公众安全最重要,没有图测的工程就是非法。’

到了尤索夫出场,大家终于知道清楚几个事实,原来:

1)扩路工程从来没有得到市政局批准就匆忙动工。

2)不管是在朝的州行政议员或在野议员,都不清楚工程的批准状况,只有市议员才知晓。而且,当个市议员,最好出自名门。

尤索夫虽然不是民选市议员,从这个事件中,大家都知道尤索夫没有白拿了那份津贴!

尤索夫,你真是好好嘢!

Monday, November 1, 2010

建夜总会加速转型

为了顺利转型,我国准备用640亿起建往来马新之间的高铁和改善首都捷运系统,用260亿营造一个国际级的金融中心,用50亿铸建一座100层新大楼地标以命名为《独立遗产》,用213亿兴建两座核子发电厂,等等。

听起来,好像有点回到80年代,那是一个通过大型建设以推动需求、冀望乘数效应带动经济蓬勃发展的年代。

但是,那一套是上个世纪的事了;后来发生的情况都已经证明了‘大’未必佳。世纪末的东亚金融风暴,也对这些只懂推行大计划搞到国家内虚的国家领袖,狠狠地刮了数巴掌。

经济要转型,先从农业经济转向制造业经济阶段,由制造业再转向服务业和高产值工业,从而达到经济转型的目的。从经济转型计划书来判断,虽然不能断言是另一次空中楼阁,却也无法真正摸清转型的方向。

先别急。

那么,用10亿来协助本地小型杂货商们转型,放弃家庭式小营商模式,鼓励他们参与大型霸级市场,投入大蓝海里和外国资金控制的霸级市场直接厮杀,又如何呢?

依据过往经验,10亿政府资助会不会又是投入咸水海里?还是小杂货商们最后发现原来他们不是游入蓝海,而是游入另一个更大的血海?

那么,最稳当的转型方案,应该就数开设夜总会的新娱乐区转型计划了。

拿报告书的数据来参考一下,两年后的2012年,将会先出现6家夜总会在全国5个选定的大城市开张营业;2014年则达到全国10家新夜总会的目标。

据估计,到了2020年,10家夜总会总计会带来约7亿的收入,制造5614个新增就业机会,逢周末吸引千名顾客上门。

百亿千亿可能许多人都不知道有多少个零,区区几亿应该难不倒吧。拿计算机出来按一按,10家夜总会平均每家年营业额7千万,做为夜总会老板会希望全年无休,所以再除以365日得出平均19万2千的日均营业额。每家夜总会聘请561人,当中包括经理、领班、男女侍应、酒保、保安、打杂员工、厕所清洁…呃,算不算拿着外国专业执照来我国陪跳舞的女公关人员好呢?

19万2千的日均营业额,以每日上千人次的观光人数平摊,每人花费192令吉。以本地酒精类饮料位居世界第二贵的地位来计算,也不难达致。每人进入夜总会平均消费5杯啤酒,就能达到目标数目;喝果汁或汽水需要乘以2倍到3倍的分量。如果想开几瓶‘人马标’或‘庄尼走路’做做大款,经理会亲自出面感激顾客为国家争取更高目标出钱出力。

夜总会外面还可以做点生意,有失业(或转行)想卖点零食的小贩,有找不到便宜租金却想开业做生意的熟食夜宵小贩,有卖奇奇怪怪药丸以为享乐助兴的鬼祟人等在暗地里出没,有…数下去,新增带动的周边行业和产值,应该远超估计的7亿。

所以,10张夜总会执照怎么够转型?反正资金全来自私人界,一点无需政府出资,本国依然还是政客口中干净无暇的世俗回教国。一于大干一把做大整张饼,就好像遍布全国各角落的角子机俱乐部一样的扩张方式,全面开放夜总会申请,让人人都能集资转型开夜总会。

来吧,大力鼓掌击赏政府的洞见之明,为夜总会行业耀眼的明天高声欢呼!

这样,怎也好过兴建核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