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1, 2010

建夜总会加速转型

为了顺利转型,我国准备用640亿起建往来马新之间的高铁和改善首都捷运系统,用260亿营造一个国际级的金融中心,用50亿铸建一座100层新大楼地标以命名为《独立遗产》,用213亿兴建两座核子发电厂,等等。

听起来,好像有点回到80年代,那是一个通过大型建设以推动需求、冀望乘数效应带动经济蓬勃发展的年代。

但是,那一套是上个世纪的事了;后来发生的情况都已经证明了‘大’未必佳。世纪末的东亚金融风暴,也对这些只懂推行大计划搞到国家内虚的国家领袖,狠狠地刮了数巴掌。

经济要转型,先从农业经济转向制造业经济阶段,由制造业再转向服务业和高产值工业,从而达到经济转型的目的。从经济转型计划书来判断,虽然不能断言是另一次空中楼阁,却也无法真正摸清转型的方向。

先别急。

那么,用10亿来协助本地小型杂货商们转型,放弃家庭式小营商模式,鼓励他们参与大型霸级市场,投入大蓝海里和外国资金控制的霸级市场直接厮杀,又如何呢?

依据过往经验,10亿政府资助会不会又是投入咸水海里?还是小杂货商们最后发现原来他们不是游入蓝海,而是游入另一个更大的血海?

那么,最稳当的转型方案,应该就数开设夜总会的新娱乐区转型计划了。

拿报告书的数据来参考一下,两年后的2012年,将会先出现6家夜总会在全国5个选定的大城市开张营业;2014年则达到全国10家新夜总会的目标。

据估计,到了2020年,10家夜总会总计会带来约7亿的收入,制造5614个新增就业机会,逢周末吸引千名顾客上门。

百亿千亿可能许多人都不知道有多少个零,区区几亿应该难不倒吧。拿计算机出来按一按,10家夜总会平均每家年营业额7千万,做为夜总会老板会希望全年无休,所以再除以365日得出平均19万2千的日均营业额。每家夜总会聘请561人,当中包括经理、领班、男女侍应、酒保、保安、打杂员工、厕所清洁…呃,算不算拿着外国专业执照来我国陪跳舞的女公关人员好呢?

19万2千的日均营业额,以每日上千人次的观光人数平摊,每人花费192令吉。以本地酒精类饮料位居世界第二贵的地位来计算,也不难达致。每人进入夜总会平均消费5杯啤酒,就能达到目标数目;喝果汁或汽水需要乘以2倍到3倍的分量。如果想开几瓶‘人马标’或‘庄尼走路’做做大款,经理会亲自出面感激顾客为国家争取更高目标出钱出力。

夜总会外面还可以做点生意,有失业(或转行)想卖点零食的小贩,有找不到便宜租金却想开业做生意的熟食夜宵小贩,有卖奇奇怪怪药丸以为享乐助兴的鬼祟人等在暗地里出没,有…数下去,新增带动的周边行业和产值,应该远超估计的7亿。

所以,10张夜总会执照怎么够转型?反正资金全来自私人界,一点无需政府出资,本国依然还是政客口中干净无暇的世俗回教国。一于大干一把做大整张饼,就好像遍布全国各角落的角子机俱乐部一样的扩张方式,全面开放夜总会申请,让人人都能集资转型开夜总会。

来吧,大力鼓掌击赏政府的洞见之明,为夜总会行业耀眼的明天高声欢呼!

这样,怎也好过兴建核电厂。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