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October 31, 2008

哦﹐是這樣的嗎﹖

很多人可能遺漏的這則新聞。

馬華前總會長黃家定受邀出席佛教講座會﹐主講《提起與放下》﹐藉由宗教的力量﹐進行下臺後的一次精神療傷。

他在席間講了一個充滿禪味的宗教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名得道高僧被人誤解是強姦犯﹐但他並不辯駁﹐默默承受唾罵。當別人指責他的惡行時﹐只淡淡地回了一句“是這樣的嗎﹖”。到後來﹐終於真相大白﹐高僧知道了﹐也平靜地說了一句“是這樣的嗎﹖”﹐結束別人的誤解。

多麼高的情操﹔得道高僧的事跡﹐成為黃前總會長自勉的借鏡。

但是﹐可惜的是﹐黃前總會長似乎忘了自己不是佛門中人﹐而是一名政治人物。

要從政﹐只單單以具有禪味的行為來修飾自己的身段﹐顯然是不夠的。

舉個例子﹐南非的曼德拉﹐為了一生至死不渝的反種族隔離政策﹐即使坐了27年冤獄﹐被出來後﹐沒有一句怨言﹐當然也不會問“是這樣的嗎﹖”。

黃前總會長主政黨高層時﹐提出九大政綱﹐說“清清白白、堂堂正正、踏踏實實”做人做官做事﹐都蒼白得讓人打瞌睡。再者﹐黃前總會長當政其間﹐也是馬華密集入侵華團華社的一段時間﹔但結果如何﹐308已經給了一個神仙放屁--非同凡響的答案。

於是﹐這一筆大敗戰﹐帳就算到巫統頭上﹐馬華或黃前總會長都置身敗外﹐也不過是提前下放總會長的職稱﹐繼續關懷社會福利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黃前總會長在最後一次馬華中央大會上﹐對著巫統霸權火力全開、獅吼大罵。這算是記憶最深刻的一次﹔但是﹐還是驚鴻一瞥﹐為時晚也。

黃前總會長下臺後的言論還真不少﹐包括領導的素質該如何如何﹐要能抵受冤枉承擔誤解﹐以大局為重等等。

黃前總會長﹐大家都受教了。

還是忍不住﹐要問﹕哦﹐是這樣的嗎﹖

Wednesday, October 29, 2008

每當長週末來臨時

假期﹐好好地睡了個自然醒﹐把一週來所缺的睡眠時間補充回來。盥洗後﹐想出去吃些東西﹐順到辦些事情。但﹐心情突然緊張起來﹐醒起今天是長週末的開始﹐城裡已經堆滿遊客﹐到處寸步難行。你開始懷疑自己患上“假期焦慮症” ﹖

是的﹐年來馬六甲小小歷史城已經越來越成為遊客的最愛﹔來自國外的國內的遊客﹐每到假日就把這城市淹沒。

很多年前還好﹐只有一個農曆新年能見到此般榮景﹔後來每逢長假﹐又塞個數日。現在可不得了﹐有了世界文化遺產城市的光圈、經濟不景氣而更成為旅遊首選、還是那根淡敏沙里旋轉塔等等可能因素﹐把這個小小海濱城市變成了遊客城市。

執政者會認為﹐推展觀光事業是一項政績﹐況且﹐有塞車才是繁榮的現象。遊客們由五湖四海、四面八方來到﹐把錢都帶到馬六甲﹐讓馬六甲人都富起來了。

但是﹐遊客到來的同時﹐當政的卻沒有把基本設施如道路妥善設計以疏解車龍﹐也不見警察等執法單位在繁忙的地段指揮交通﹐就讓駕著車子的遊客悠閑駕車以慢速觀光﹐又或隨意停泊路邊﹐造成更混亂的道路交通。

在長週末裡﹐路上就是塞、塞、塞﹔聽不見警車的警笛車聲﹐也聽不見救護車的救急呼聲。遊客一來﹐城中再也沒有緊急事故。

從事觀光事業的業者大賺遊客錢﹐大家笑哈哈賺大錢﹐轉手把稅交給政府﹐政府又負責把更多的商場、大馬眼、消閑樂園等帶到當地﹐並全數集中在小小的方圓之地。

觀光事業是活了﹐也有些小生意或企業找到了活水﹔但也有很多人﹐因為政策不當﹐付出了看不見的社會成本。

或許接下來政府應該勸告市民﹐逢假期到來沒事應避免出門﹐以免患上惡性的“假期恐懼症” 。

前些時候有一位印度明星沙魯汗﹐因為帶攝制隊來取景有助推廣甲州旅遊業﹐而被州政府封了個“拿督”。

我國也有一位名揚國際的影星--拿督楊紫瓊。當被問到會不會建議電影公司到她的家鄉怡保為新電影取景﹐她的回答很妙。

她說﹕容許我自私一點﹐怡保只是個小城市﹐不過於繁華﹐可讓人享受﹐不常塞車。

甚麼時候﹐馬六甲人也可以說﹕讓我自私一點﹖

Tuesday, October 28, 2008

路邊有金拾

怎麼會呢﹖是真的嗎﹖在那裡﹖

通常﹐如果有人說“路邊有金拾” ﹐一般都離不開這三個反應。

是的﹐路邊哪會有金子﹐等著人來撿…這可一點都不符合長識。

甚麼﹖因為路不拾遺﹖別傻了﹐還相信大同世界。

但是﹐還是會有人相信路邊真的有金子任撿。於是﹐刮刮樂、電話中獎的游戲層出不窮﹔人們都相信自己是上天最眷顧的那一個﹐幸運得不得了。

延伸下去﹐雷曼兄弟的迷你債券、高盛另一系列的高收益債券﹐都包裝成保本、無風險、還能提供更高回酬﹐還不馬上把所有定存都轉換過去。

到最後﹐發生了甚麼事﹐大家都很清楚﹕路邊不是沒有金﹐可是要拾的話﹐可要記得在旁還有虎視眈眈的人﹐等著任何拾起金子的人付出代價。

市場裡還有時興的新產品--外幣存款﹐宣稱能提供高達20%或更高的回酬。玩法很簡單﹐把馬幣根據設定的匯率﹐轉換成另一貨幣﹐在一個期限內馬幣只要不轉強超越一個限度﹐回酬就是投資者的。

那如果馬幣出乎意料地強勁起來﹐對不起﹐投資者只有選擇是持有轉換的貨幣﹐或損失結算。

記得98年金融風暴﹐對沖基金在對岸大量吸納馬幣以沖擊我國的股匯市場﹐一度以高達28%的回酬吸引投資者捲款外移﹐一直到前首相馬哈迪祭出資金管制﹐才把那一波襲擊給擊退。

所以﹐類似這樣的外匯存款﹐聽起來像不像“草船借箭”( 這些箭﹐還是心甘情願地借予人去打戰) ﹖也難怪美元在最近奇跡般強勁起來﹐把所有的其他貨幣都貶個四腳朝天。

那馬幣貶值有甚麼不好嗎﹖至少出口商品賺得更多﹐官方的說法是可以疏解入口通膨壓力。所有種種只為其一﹐但如果接下來持續的貶值如果加劇﹐就會發生一些難料之事了。

路邊有金拾--西方人說成﹕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廣東人則說﹕邊有咁大隻蛤乸隨街跳。

中國人的智慧裡有一句更簡潔傳神了﹕便宜莫貪﹗

Thursday, October 23, 2008

50億換奇跡﹖

市場滿懷期待新任的財長兼候任的新首相會捎來振奮人心的經濟刺激方案﹐看來是失望多於符合臆測。

由新財長納吉宣佈的振興計劃﹐沒有任何新意﹐只是重新提出注資50億入VALUECAP, 由VALUECAP 這個早在2002為馬哈迪所倡議成立的基金去穩住市場信心。

前首相馬哈迪當年提出VALUECAP 的概念﹐是有它在時機上的有利條件的。在2002年股市屢受911事件後延續的恐怖襲擊影響﹐再加上SARS又在區域爆發﹐嚴重打擊投資信心。當年的股市價值不超過4000億﹐馬哈迪提出由VALUECAP牽頭注資100億入股市﹐確實起了良好效應。

現在﹐有樣學樣的新財長﹐提出加注50億﹐以現今股市更大的規模﹐這50億﹐除了勉強說是穩住信心以外﹐實際操作上能帶來多大功效﹐成了眾人腦裡的一大問號。最玩味的是﹐這50億還是向僱員公積金局挪借來投資的。

政府一貫的作風是先宣佈大標題﹐細則容後再議﹐這一次當然也沒有例外。短短的宣佈中﹐沒有檢討09年的赤字預算﹐沒有刺激內需的隻字片語﹐更遑說有一套完整應對可能面臨經濟衰退的中長期策略。

整個振興方案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50億。一招舊瓶裝新酒﹐此一時、彼一時也﹐會不會到最後落了個邯鄲學步爬著回家的下場﹖

50億能撐起多少股價﹐或多少點的綜合指數﹖市場的反應最直接﹐完全不受這項宣佈的任何刺激﹐如同投入湖面的一顆石子﹐沒有激起一絲漣漪。

馬哈迪垂垂老矣﹐雖說成日退而不休、唯恐馬哈迪主義後繼無人﹐但談到經濟政策﹐還是得對這位老人的清晰思路肅然起敬。他就說﹐如果馬來西亞經濟不受這次金融風暴波及﹐可說是一次奇跡了。

以馬來西亞的總出口達40%到歐美的比例而言﹐除非能在短期內找到新的出口市場﹐又或歐美等國能快速從這輪風暴中走出來﹐繼續加緊復甦成長﹐這兩個現在看起來都不太可能的預期﹐將很快就會在馬來西亞的工業出口生產產生立竿見影的影響。

或者﹐身為一個大馬人﹐應該時刻保持一個樂觀的態度﹐就如新財長臉上那一抹神秘的微笑﹐前景堪虞、但永遠還是信心十足﹗(還是裝做甚麼都不知道﹗)

50億換一個奇跡﹐為甚麼不呢﹖

Tuesday, October 21, 2008

硬啃馬來風光

馬華黨選終於告一段落﹐比起民政黨﹐這次的馬華黨選有看頭多了。

號稱是黨史上中央代表的最高出席率﹐黨員都不願落於人後﹐很有默契地一同出席這次308大選慘敗後的另一次黨中央選舉﹐為接下來的佈局卡位。

結果﹐選舉沒有太大的出乎意外的成績﹐老中青該入選的都入選了﹐只除出一個蔡細歷突破重圍﹐把在黨內揹負黃氏皇朝原罪、卻又面目模糊的黃家泉﹐一舉干掉。

當選的第一號和第二號人物﹐根據競選宣言來判斷﹐都是屬於“敢怒敢言” 之輩。

這下可好﹐華社甚至全馬來西亞人民都有福了﹐我們終於期待到了這般敢于致人民的利益於自己利益之前的領袖﹐可以預見的是﹐我們多年的等待﹐就要享受成果了。

一些中央代表卻不這麼想﹐還苦口婆心勸告新上任的黨領袖﹐不要再重蹈前領袖到下臺時才火力全開﹐炮轟當政者的蠻橫與霸權﹐那是于事無補、也不會在歷史上留名的。

至於第一號的翁詩傑要如何與第二號的蔡細歷如何消除歧見、整合並帶領馬華突出重圍﹐倒是令很多人都興趣盎盎﹐很希望馬上跳到大結局﹐省卻過度的猜想。

蔡細歷能夠擺脫偷拍事件的影響﹐以微差票數當選第二號﹐除了基層的實力雄厚外﹐反當權派的加持﹐自然也出了不少力。只是﹐這樣的一個結果﹐是不是昭示馬華大部份的黨員真的認為私得或公德都不重要﹖只要形像鮮明、“敢怒敢言” 就是好的領袖﹖

再回想第一號的翁詩傑在選前與蔡細歷隔空交火、言詞上短兵相接﹐可會由蔡細歷在選後的一番感人肺腑的“老二哲學” 消弭於無形﹖

不管如何﹐這一道“蓊菜” 已經炒好了﹐馬華接下來還要如何磨合或是再角力﹐也只是他家的事﹐任何黨員樂不樂見﹐也得讓“蓊菜”攤在那裡直到下一屆黨選重新啟動。

至於華社﹐不過就是硬啃一碟馬來風光。

Monday, October 20, 2008

資本主義末日﹖

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寫下《原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 開啟了資本主義的源頭﹔後來﹐又出了個馬克斯(KARL HEINRICH MARX)﹐提出類似大同世界的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相互交鋒。

這兩套主張﹐在二十世紀初各有壁壘分明的擁護國家﹔在二戰之後更是形成兩大對壘的集團。

九十年代初﹐蘇聯瓦解、東歐華沙公約組織也邁向資本主義化﹐共產主義逐漸走向式微﹐獨剩剛剛撅起的中國苦撐大旗﹐其餘的共產小國如古巴、越南和朝鮮﹐也只能勉強尋找一條活命之路。

資本主義迎來一次近乎全面的勝利。

今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曼(PAUL KRAUGMAN) 在1994年寫下《東亞經濟奇跡》﹐點出東亞各國--特別是東亞四小虎﹐它們的短期高速成長﹐其實只是抄襲共產的成長模式﹐就比如大煉鋼、大躍進又或軍備競賽﹐在整個過程裡就只是不停投入大量資本﹐而過程卻忽略了生產力和效率的提昇。這樣的高度成長﹐短期是耀眼﹐長期而言卻是堪懮的。

不多年後﹐東亞果然發生金融風暴﹐把資本主義發揮到極緻的眾多對沖基金(也稱做避險基金)襲擊東亞﹐四小虎逐一受襲﹐並領受了程度不一的創傷。

馬來西亞祭出閉關自守政策﹐引來西方國家資本主義的痛罵。在香港最後一役﹐眾多吸血的避險基金遇到的是剛回歸祖國的香港--背後的真正主人共產中國。在中國源源不絕的注資下﹐守住了香港金融市場。西方的資本大國同樣破口大罵﹐說中國破壞了自由市場的游戲規則﹔同時﹐香港也第一次發生了國家入資加股私人企業的先例。

共產主義在98年的風暴中﹐稍稍戰勝資本主義一個馬鼻。

2008年這一場金融海嘯﹐已經明顯不過了﹐高度資本主義化的歐美國家﹐一個個成為歐美病夫。從前痛罵別的國家干預自由市場﹐現在一個個印鈔票救本國的大企業﹐正式把國內企業國有化﹐把干預的手伸入它們最為推崇的自由市場內。

小政府、大市場沒有了﹐大政府開始出現﹐而這正是共產模式的延伸。

讓資本主義國家最難堪的是﹐現在全世界最有錢的國家﹐正是中國。所有資本主義國家蜂擁而至﹐就為了借些錢度日。

到此﹐已故鄧小平的具有資本主義色彩的共產體系、“摸著石頭過河”論點大獲全勝。

但是﹐擁護資本主義者也毋需太過沮喪﹐資本主義所以能夠歷久不衰﹐是因為資本主義有鳳凰重生的力量。

只不過﹐要回頭再競一日之長短﹐下一次﹐別忘了對高度自由的資本多一點監管。

Thursday, October 16, 2008

馬哈迪主義回鍋

馬哈迪在位達22年﹐佔據了馬來西亞發展史最重要的一段﹔下臺後﹐被尊為馬來西亞發展之父。

的確﹐馬來西亞轉型成為工業國﹐馬哈迪應該記上一功。到後來國家又發現大量原油﹐馬來西亞的前進更是一日千里。

許許多多大型建設﹐全數在馬哈迪的年代一一完成﹐數來就有雙峰塔、雪邦國際機場、第一方程式賽車場…﹐當然不能不提普騰國產車這個大計劃。

馬哈迪的種種經濟手法中﹐最讓人記憶猶新的﹐當數98年金融風暴之時﹐毅然決然閉關自守﹐把風暴擋在國門外﹐獨自療傷。這一舉動﹐在當時是驚世駭俗的手法﹐引來西方國家、特別是外資基金經理落荒奔逃。事過境遷後﹐很多人會同意馬哈迪當時的做法有他獨到之處﹔但免不了還是會有圖利朋黨之嫌。

到馬哈迪自願下臺﹐選來副手巴達威接任﹐才不過短短時間﹐又因為不滿在任時既定的大型計劃被取消﹐而大發雷霆地對繼任者頤指氣使。

回顧馬哈迪的崛起﹐依靠的是濃濃的種族意識﹐一本《馬來人的困境》和一封在513前致於第一任首相東姑阿都拉曼的信箋﹐道盡了他一生誓志不渝的種族觀。而這種種族觀點﹐卻又恰恰保祐了他一生的平步青雲…在那個強權的年代。

現在﹐讓他礙眼的繼承人終於開始倒數下臺的日子。

黨選開打﹐馬哈迪的兒子--慕克里茲又順利取得新一任巫青團長的提名固打﹐以氣勢而論﹐很有可能如願選上新一任團長。

這位新權貴﹐在父親的眼裡是一名成功商人﹐依靠自己努力擁有上市公司﹔雖然大部份制造合約皆來自官聯公司﹐但無損他作為一個新土著貴客的形像。

記者詢問慕克里茲關于大量提名所得到的感想﹐他的回應是﹕黨內需要改革的聲音。但更大程度上﹐是不是應該被解讀為﹕還有很多懷念馬哈迪時代的希望的投射﹖

輿論開始在制造馬哈迪主義回溫﹐這也許是巫統黨員對那些屬於他們的美好時光的一種流戀。

但馬哈迪主義﹐如果存在的話﹐對國家--到底是幸、抑或不幸﹖

Wednesday, October 15, 2008

應該賺多點﹖

全球性的經濟大災難正在席卷各國﹐除了大銀行大企業倒閉外﹐一般小老百姓的日子也並不容易過﹐特別又逢上高通膨夾擊。

在這種情況下﹐除了節流﹐還要開源。一般家庭如果要維持普通的生活水平﹐可能在正職以外﹐還要加多一份或幾份副業﹐才能賺多點。在華裔家庭裡﹐主要的收入來源多過一處﹐並不是甚麼新鮮的事。

為了賺多一點﹐很多勤勞的人們﹐都願意花多點時間和勞力做多幾份工作。

但卻也會有喜歡動歪腦筋的人們﹐想花一樣的時間和努力﹐卻能收穫比正常更多的回收。

比如﹐毒奶事件。

牛農辛勞工作﹐每天能擠得的牛奶份量一定﹐只能夠讓他們過一些清苦的日子。每天從早忙到晚﹐除了賺取微薄的收入﹐年復一年﹐他們的日子沒有改變。

真的是窮怕了﹐應該多賺一點。

動一動腦筋﹐有沒有辦法改變﹖

有﹐在牛奶裡加入三聚氰胺﹐增加蛋白質含量﹐再加上更多的水份﹔不必增加養乳牛的成本﹐但輸出量增加﹐變相收入也增加﹐真是個好辦法﹗

因此﹐整個社會付出代價﹐小孩也因而患上腎結石。

大型投資銀行年年賺取接近的收益﹐享受同樣的分紅和福利。

市場上有很多有問題的垃圾債券﹐顧客找上門﹐有沒有辦法推銷出去﹖

投銀的主席想了一想﹕雖然是垃圾﹐但只要懂包裝﹐還是有辦法銷出去﹔我們公司應該賺多一點﹐那我的分紅和福利也跟著水漲船高﹗

好﹐就把垃圾債券包裝成無風險保本包賺的東西﹐靠大型投銀裡培養出來的行銷賺錢機器賣出去。

結果﹐就演變成全球性金融風暴。

誰應該賺多一點﹖人性的貪婪與無知﹐把道德賠了上去﹐也把禍害遺留人間。

Tuesday, October 14, 2008

十年一劫

經濟週期有11年轉一圈的調整﹐意即每11年由一個高點走向另一個高點﹔同樣的﹐底點亦然。

金融危機近數十年來好像也逢十年重臨一次。從87年、97年來到2008年﹐這十年的金融一劫﹐果然沒有落空。

大概很多人都會這麼想﹐經歷了兩次的金融風暴﹐各國的監管當局甚或投資者﹐都應該學會如何避開或避免風暴的重現﹐但事實偏偏與願望逆勃。

原本以為只是美國本土的次貸風暴﹐但就在中國奧運結束後全面爆發﹐輻射向全球金融市場﹐把整個地球都燒起來了。

現在﹐數千億元已經通過批準﹐準備投入金融體系內以挽救美國瀕臨倒閉的大企業。其他受波及的歐洲國家和日本﹐也各準備了數千億緊急救濟基金。

再加上前所未見的全球性聯手行動(COLLABORATION ACTIONS)-- 全球主要經濟體同一時間集體減息動作﹐企圖壓低各國融資的成本﹐以進一步疏緩信貸短缺。雖然﹐減息的這一個舉動未必能有效﹐就好比一個國家嚴重缺水﹐但水務局提出減低水費的建議來解除缺水之患﹔但更積極一點來看﹐這裡宣示的是一種不惜一切代價的決心。

各國都把能夠用上的金融政策和工具一股腦兒地投入到金融市場裡﹐期待的就是在短期內先穩定市場的恐慌﹐把信心救回來。

但﹐全球市場屢創記錄的大波動和大跌盪﹔小國冰島成為第一個壯烈犧牲的破產國家﹐巴基斯坦也岌岌可危了﹐還有四個國家因股市難以止跌而宣佈停市。許許多多的大企業倒閉、股市重大跌幅﹐似乎告訴各國的政府﹐危機還沒那麼容易解決。

接著﹐國際貨幣基金加入解圍行動﹐G7的7大工業國財經部長聯席會議召開﹐擴大性質的G20會議也即將召開﹐透露出全球一致的行動﹐以尋求對策和解危方案。

在這個信心崩潰而恐慌持續擴大的危機裡﹐有一點非常值得留意﹕很不尋常的大波動﹐讓人不免聯想起98年衝擊東亞股市匯市的避險基金的操作。這種恐慌﹐正是避險基金最期待的時刻。別人的恐慌﹐反倒變成避險基金大發災難財的良機。

避險基金在各國裡鬼影幢幢﹐加深問題的複雜性和解救的難度。

或許﹐最後應該立下的政策﹐應該是馬上中止任何賣空活動﹔又或來個“打蛇的七吋” ﹐把毫無建設性的避險基金執照都吊銷。

在這一場危機過去之後﹐需要檢討的是過度創新(INNOVATIVE ENGINEERED FINANCIAL PRODUCTS) 的金融產品﹐如結構性產品(STRUCTURED PRODUCTS) ﹔還有就是避險基金的存在意義。

兩者最大的共同點﹐一是過度的貪婪﹐二是被掩蓋了的高風險。

Monday, October 13, 2008

自然經濟學

有時候﹐走進一家餐館﹐只想點一些清淡下菜﹐來平衡饜饜的胃口。

近來﹐沉重的政治、金融大氛圍﹐壓得讓人快透不過氣﹐還是寫點輕鬆的、談點有趣的。

之前有兩位學者寫了一本暢銷的《魔鬼經濟學》﹐用一些簡單的數據和發現﹐來闡述經濟的一些理論。

現在﹐出了另一位經濟學教授﹐用一些更淺顯的生活發現﹐來穿插經濟學裡一些最基本的原則。

學科學也有自然科學項目﹐學經濟當然也不會缺乏自然法則。

羅勃法朗克(ROBERT H. FRANK) 教授 ﹐長期教導基本經濟理論。在他的認知裡﹐經濟學是一種經過觀察、分析、再結論出一個符合大比例現實的一門學問。大部份的經濟學系的學生唸經濟都唸得好痛苦﹐因為必須生吞活剝一大堆不懂得運用的理論、數據和圖表﹔但出了校門後又把這些生澀難明的經濟理論拋諸腦後。

因此﹐羅勃法朗克教授就思考出一個辦法﹐讓經濟學能用敘事的方法﹐像說故事一樣把經濟的理論容入故事裡。這個方法可以是﹕先問一個問題﹐然後去找尋問題的答案﹐看看能不能用經濟學的方法來解釋。

當然﹐一個好的問題﹐才能有一個精彩的答案。

羅勃法朗克教授讓他的學生按照這個方法﹐去收集他們的答案﹐後把這些精彩的發現輯錄。

有一些有趣的問題﹐比如﹕

1) 為何乳制飲品通常包裝在紙盒裡﹐而汽水和酒精飲品則裝入鋁罐或玻璃瓶裡﹖而且﹐乳制飲品的包裝形狀都是四方筒而其他的飲料則是圓筒狀﹖
2) 男女裝的有扣襯衫﹐男裝的鈕釦在右邊﹐而女裝的鈕釦一定在左邊﹖
3) 有人頭的硬幣和紙鈔﹐硬幣的人頭一定是半臉﹐而紙鈔的人頭一定超過半臉﹖

這一些問題﹐都由學生們自己問﹐然後自己找答案﹐用經濟學的理論把答案連接起來。

有趣嗎﹖

(各位看官﹐怎麼﹖還在等答案的揭曉﹖)

有趣的事情﹐有時還在於找尋答案的過程。

(別等了﹐從頭再看過一遍還是沒有答案的。)

噢﹐差點忘了﹐這本書﹐就叫做《自然經濟學》(THE ECONOMIC NATURALIST -- WHY ECONOMICS EXPLAINS ALMOST EVERYTHING) 。

Thursday, October 9, 2008

黃金真能保值﹖

當年國民黨出逃台灣﹐傳言蔣介石捲帶了大量黃金(有傳1百萬至2百多萬盎司不等) 到台灣﹐才造就了後來的台灣起飛。

後來﹐越戰開打﹐許多有錢的越南人外逃﹐攜帶的也只是黃金。

這兩樁因戰亂而產生的大規模外逃﹐不約而同都涉及大量黃金﹐也捲走大量黃金。因此﹐可見在兵荒馬亂的時代﹐黃金的價值有多麼可貴。

黃金的用途不止於此﹐在太平盛世的時候﹐可以是一種美麗的裝飾品﹔經濟動蕩的時期﹐更是保值和避險的投資。

在世界貨幣與經濟逐步由金本位(GOLD STANDARD) 轉移到布來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 的美元本位﹐到最後完全由美元作為世界主要貨幣﹐黃金失去了其最重要用途。

黃金的價格﹐由80年的第一個高峰約800美元一盎司回落到99年的250美元左右。而在當時﹐開採黃金的平均成本大抵等於一盎司售價﹔有一些專家更是做出預測﹐隨著開採技術的進步、需求量減少﹐黃金價大有可能滑落到180美元左右。結果﹐黃金價格就從2000年開始回升﹐來到08年3月的歷史高價1030美元。

這個1000美元的價格﹐說沒有炒做的因素﹐是騙不了任何人的。一度﹐黃金的價格由高峰﹐跟隨著其他原產品特別是石油價一同滑落﹐達到750美元上下。但是﹐美國金融界爆發了次貸倒閉潮﹐又把黃金的價格﹐快速地提昇到880美元(而一度還回到900美元以上) 。

美國金融界的引發的恐慌﹐導致一些擠提和擠兌﹐為數眾多的投資者寧願把錢都收到家裡床底下﹐也不願放在任何的金融產品裡繼續擔驚受怕。

但﹐總要有個讓巨額游資能停泊的地方。

於是﹐黃金這個投資項目﹐在業界的吹噓和抬捧的情況下﹐變成了能保值和避險的不二選擇。

如果把錢放到黃金投資裡﹐希望保值同時避過災難﹔會不會在這場金融危機過後﹐才發現又陷入另一個陷阱裡套牢﹖

Wednesday, October 8, 2008

眾多黨選的滑稽現象

由10月開始﹐還在執政的國陣成員黨開始了黨內從新排位的游戲--黨內選舉。這幾個黨﹐算來有打頭陣的民政、馬華﹐和還未確定中央選舉的巫統。

第一個滑稽的現象﹐除出馬華的總會長有肯定競爭外﹐民政黨確定由許子根坐正黨主席﹐巫統則還在玩退位、讓位、下一位的角力﹐可能最終殺出東姑拉沙理一力競爭主席到底。很多自問有能力者都選擇避開主席一職﹐最吃香的位置﹐原來都是第二號的署理。

308政治海嘯過後﹐各黨內群雄并起 -- 有過氣回鍋的、有初嚐權力的、也有見縫插針的機會主義者。人人都認為機會來了﹐有的盡力最後一博﹐有的奮力往上一挑﹐也有的是出盡奶力希望上天一次眷顧。但﹐大部份的目光都投向二號的位置﹐只想坐二望一﹐期待來日鯉躍龍門。老大的位子是不敢想不敢奢望了﹐圖個老二坐坐看﹐可能收穫更多。此滑稽現象之一。

第二個滑稽現象﹐很多競逐者從前在手握權勢時﹐不見任何有建設的具體政見﹐甚至是圍在當權者身旁一些唯唯諾諾、面目模糊的高位小卡(位高但權輕﹐變得連膽識也輕) ﹔這些角色﹐忽爾好像酣眠剛覺﹐喊出許許多多讓人聽來都忍不住‘嗤’一聲笑出來的競選口號。

舉些好玩的列子﹐比如廢除(土著30%佔有率的)新經濟政策﹐反對收購南洋﹐以經濟牌做為競選策略…﹐洋洋灑灑﹐不一而足。

為甚麼會好笑呢﹖也許會有人這麼問。

廢除新經濟政策﹐已經是老掉牙的論調﹐還有人把這個明知不可行的口號當成黨內的競選宣言﹐這除了取悅某個階層的代表外﹐實在看不出有任何實際的可行方案。就像馬英九的“馬上好” 的口號﹐爽爽就好﹐毋需當真。

反對收購南洋﹖拿不久前的報章剪輯或有關收購反擊戰的書籍來看看﹐就會一目瞭然是何人站在收購首腦的身邊﹐做一隻作勢隨時出來咬人的…。這一切﹐都不過就在7年前﹐歷歷在目。

經濟牌﹖不說還真想不起﹐我國的政壇裡曾出現過一位馬大經濟學院院長背景的高官。可是﹐在任時沒有經濟主張﹐回頭再尋求蟬聯時才強打經濟牌。

滑稽演出一籮筐﹐比誰當選、誰又坐正要好看得多。

Tuesday, October 7, 2008

金融珍珠港

美國正面臨立國以來的一場大災難﹐而這次的嚴重災難﹐是從金融圈開始燃燒。

自打贏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過後﹐美國逐步邁向世界首強的地位﹐不管是軍事、經濟還是科技上﹐都是領袖全球的唯一大國。在冷戰結束之後﹐更是難逢對手。

在80年代末的那一次大崩盤後﹐經濟受到很大的影響﹐幸好復原也快。主要是通過一系列的減稅措施﹐和加緊科技工業的開發﹐把經濟又帶回到正軌上。2000年的科技泡沫﹐美國本土受到的經濟破壞雖然比其他國家都來得大﹐但有舊式經濟行業撐著﹐也平安渡過。

這一次﹐由於過度的游動資金和過度先進的金融產品引起的禍患﹐則變成擊倒美國經濟金融的那支重鎚。

由於利率低、游資過剩﹐導致過度放貸﹔而放出去的貸款﹐搖身一變又成為先進的金融產品--結構性投資產品(STRUCTURED PRODUCTS) 。這一些新鮮的高風險金融產品﹐轉手又通過投銀賣到商銀、基金和小投資者手上﹐環環相扣﹐終於演變成大災難。

現在的問題又回到資金上﹐因為很多投銀、商銀和基金(或保險公司) 的資產表裡大部份都是這些垃圾投資﹐資產萎縮的情況下﹐極需要新資金注入以避免倒閉。

在這樣的狀況下﹐聯儲局的那一招減息動作自然派不上用場﹔現在需要的是短期內注入大量游動資金(LIQUIDITY) 進入經濟體系內﹐力挽狂瀾於信貸萎縮(CREDIT CRUNCH)中。

由布殊政府提出挹注7000億美元的提案﹐第一次(9月29日)就在眾議院裡被微差擋下來﹔美國股市應聲以創新記錄的跌幅倒下。這貼藥﹐主要是共和黨的代表議員們﹐擔懮隨著新提案而來的稅制改革﹐會讓他們所代表的權貴勢力﹐在日後上繳更多的稅金。因此﹐自家人當政﹐也沒有面子給。

接著﹐參議院跳過眾議院﹐以更高的8500億的配套﹐先眾議院一步通過提案。(眾議院第二輪投票於10月3日通過﹐但吊詭的是市場以跌收的形式表現更深層的懮慮。)

現在問題是﹕更大量的資金投入以挽救陷入困境的企業﹐會不會開了最壞的先例﹖還有﹐這些大量的資金﹐應該以何種形式注入個別的企業內﹖是以一般股東資金(EQUITY)、優先股權(PREFERRED STOCK) 還是債券(BOND) 的形式﹖

股神巴菲特說這是美國的“金融珍珠港” (FINANCIAL PEARL HARBOUR) ﹐死傷慘重是已經確定的事情。但﹐也有人從這次災難中撿到便宜。這個人﹐恰恰是代表舊式投資經濟的表表者--巴菲特。

Monday, October 6, 2008

布殊對決陳水扁

布殊是個公子哥兒型的政治人物﹐人到中年後才在父親兼前總統老布殊的拉拔下﹐一步一步登上權力終極。

布殊第一次當選﹐由於對手的實力相當﹐是通過法院的裁決﹐始獲得任命的。從2000年開始﹐連任二屆總統職到2008年末﹐距今大約還有四個月就要離任。

布殊在職這8年﹐對美國而言﹐是近50年來成為世界超強之後﹐寫下最多大事紀的一任總統。從一上任不久後的911開始﹐美國見識了新恐怖手段﹔布殊隨即以自創的布殊主義 (BUSH DOCTRINE) ﹐意即先發制人的手段 (PREEMPTIVE MOVE) ﹐謊稱伊拉克擁有大殺傷性武器﹐一舉把薩旦胡辛滅門﹐把戰亂帶到伊拉克至今5年。許許多多的美國士兵戰亡﹐但恐怖頭子奧沙馬依然不知行蹤。

隨著戰爭而來的是原油價格節節挺升﹐創下人類歷史裡的天價149美元。接著﹐次貸風暴、原產品價格屢創高峰、各投銀滅頂成為歷史名詞、銀行和企業的倒閉潮、經濟陷入自30年代以來的大危機﹐都在布殊任內一一寫下歷史。

反觀人稱阿扁的前台灣總統陳水扁﹐是一名三級貧民戶的臺大法學生﹐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成為一名律師後﹐投入當年解救美麗島涉案人士的辯護律師團﹐不知不覺中也變成了台灣民主運動的先進。

阿扁歷任立委、臺北市長﹐到了2000年﹐機逢百年老字號的國民黨腐化分裂﹐一舉中選第二任台灣民選總統﹐從在野變身權貴。

憑著兩顆子彈蟬聯兩屆﹐阿扁的8年﹐讓台灣一直往下惡質化。玩弄司法、擺布官員、貪污弄權﹐把阿扁帶到今日萬劫不復的境地。

遙想當年二戰人物﹐也出了邱吉爾和希特勒﹐一個嬉皮士對比一個拘謹認真﹐一個全心救世對比一個發動世界大戰、大屠殺﹔各自站在正邪的兩端﹐成為人性最強烈的對比。

今天的布殊和陳水扁﹐一東一西﹐卻是兩人成一對﹐相映成趣怪。

人間的8年﹐就這樣被大下不良的一對﹐混搞了8年。

應當進行一場舉世矚目的拳擊運動賽﹐把兩人都放入籠子裡﹐賽規是非得把參賽雙方都打個鼻青臉腫才能停戰。這一賽事﹐做為對世人(特別是美國人﹐台灣人和伊拉克人)的最後娛樂貢獻。

Friday, October 3, 2008

二世祖經營學

要成為一個奉行二世祖經營學的人材﹐首要條件是﹕家山有福﹐祖先蔭庇﹐老子有錢。

具備了這個先天的條件﹐再來看看是不是二世祖的材料。

甚麼﹖當二世祖也要看夠不夠材料﹖

當然。有些人雖然出身豪門﹐但肯吃苦、不走捷徑﹐偏要掩蓋光鮮身份往外闖、以一己之力開創自己的事業﹐這等人﹐就不符合二世祖的資格。

二世祖通常有個顯著的特性﹐就是不能吃苦﹐而且還有一個溺愛孩子的父親或母親﹐或父母。

從小﹐二世祖就充滿大志﹐在父母的小心呵護下﹐平平安安唸完整套文憑。唸完了書﹐完成了滿足父母的心願﹐但前景也開始變遭了。

二世祖開始到社會找工作﹐世途險惡﹐人心不古﹐工作難、生活更難。父母開始擔心﹐唉呀﹐我的寶貝孩子﹐怎能讓他到外面吹風淋雨﹐好難受呀。

二世祖感到挫折﹐怎麼這般大才干﹐卻沒有一個伯樂﹖唉﹐不如歸去﹗

回到家裡﹐父母辛酸的眼淚老早奪眶以迎接倦極知返的孩子。

二世祖有個大計﹐自己做生意。攤開大手板﹐父母支票奉上﹐還不忘加多一句﹕不夠還有﹔孩子﹐父母全力支持你也真心愛你。

二世祖的生意﹐一定是氣勢恢宏的一門生意。不消說﹐舉凡精緻的門面、新穎的裝修、精美的傢具和氣派的用人條件﹐一一俱全。

二世祖會這麼說﹕這是我的生意﹐做生意就是醬的嘛﹗噯﹐我可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哦﹗

於是﹐一間極為普通的生意﹐有最好的裝修、最多、最貴的員工﹐卻沒有應有的服務態度、和最珍貴的品質。

走到街上和商場裡看看﹐有多少是二世祖在開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