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14, 2008

十年一劫

經濟週期有11年轉一圈的調整﹐意即每11年由一個高點走向另一個高點﹔同樣的﹐底點亦然。

金融危機近數十年來好像也逢十年重臨一次。從87年、97年來到2008年﹐這十年的金融一劫﹐果然沒有落空。

大概很多人都會這麼想﹐經歷了兩次的金融風暴﹐各國的監管當局甚或投資者﹐都應該學會如何避開或避免風暴的重現﹐但事實偏偏與願望逆勃。

原本以為只是美國本土的次貸風暴﹐但就在中國奧運結束後全面爆發﹐輻射向全球金融市場﹐把整個地球都燒起來了。

現在﹐數千億元已經通過批準﹐準備投入金融體系內以挽救美國瀕臨倒閉的大企業。其他受波及的歐洲國家和日本﹐也各準備了數千億緊急救濟基金。

再加上前所未見的全球性聯手行動(COLLABORATION ACTIONS)-- 全球主要經濟體同一時間集體減息動作﹐企圖壓低各國融資的成本﹐以進一步疏緩信貸短缺。雖然﹐減息的這一個舉動未必能有效﹐就好比一個國家嚴重缺水﹐但水務局提出減低水費的建議來解除缺水之患﹔但更積極一點來看﹐這裡宣示的是一種不惜一切代價的決心。

各國都把能夠用上的金融政策和工具一股腦兒地投入到金融市場裡﹐期待的就是在短期內先穩定市場的恐慌﹐把信心救回來。

但﹐全球市場屢創記錄的大波動和大跌盪﹔小國冰島成為第一個壯烈犧牲的破產國家﹐巴基斯坦也岌岌可危了﹐還有四個國家因股市難以止跌而宣佈停市。許許多多的大企業倒閉、股市重大跌幅﹐似乎告訴各國的政府﹐危機還沒那麼容易解決。

接著﹐國際貨幣基金加入解圍行動﹐G7的7大工業國財經部長聯席會議召開﹐擴大性質的G20會議也即將召開﹐透露出全球一致的行動﹐以尋求對策和解危方案。

在這個信心崩潰而恐慌持續擴大的危機裡﹐有一點非常值得留意﹕很不尋常的大波動﹐讓人不免聯想起98年衝擊東亞股市匯市的避險基金的操作。這種恐慌﹐正是避險基金最期待的時刻。別人的恐慌﹐反倒變成避險基金大發災難財的良機。

避險基金在各國裡鬼影幢幢﹐加深問題的複雜性和解救的難度。

或許﹐最後應該立下的政策﹐應該是馬上中止任何賣空活動﹔又或來個“打蛇的七吋” ﹐把毫無建設性的避險基金執照都吊銷。

在這一場危機過去之後﹐需要檢討的是過度創新(INNOVATIVE ENGINEERED FINANCIAL PRODUCTS) 的金融產品﹐如結構性產品(STRUCTURED PRODUCTS) ﹔還有就是避險基金的存在意義。

兩者最大的共同點﹐一是過度的貪婪﹐二是被掩蓋了的高風險。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