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16, 2008

馬哈迪主義回鍋

馬哈迪在位達22年﹐佔據了馬來西亞發展史最重要的一段﹔下臺後﹐被尊為馬來西亞發展之父。

的確﹐馬來西亞轉型成為工業國﹐馬哈迪應該記上一功。到後來國家又發現大量原油﹐馬來西亞的前進更是一日千里。

許許多多大型建設﹐全數在馬哈迪的年代一一完成﹐數來就有雙峰塔、雪邦國際機場、第一方程式賽車場…﹐當然不能不提普騰國產車這個大計劃。

馬哈迪的種種經濟手法中﹐最讓人記憶猶新的﹐當數98年金融風暴之時﹐毅然決然閉關自守﹐把風暴擋在國門外﹐獨自療傷。這一舉動﹐在當時是驚世駭俗的手法﹐引來西方國家、特別是外資基金經理落荒奔逃。事過境遷後﹐很多人會同意馬哈迪當時的做法有他獨到之處﹔但免不了還是會有圖利朋黨之嫌。

到馬哈迪自願下臺﹐選來副手巴達威接任﹐才不過短短時間﹐又因為不滿在任時既定的大型計劃被取消﹐而大發雷霆地對繼任者頤指氣使。

回顧馬哈迪的崛起﹐依靠的是濃濃的種族意識﹐一本《馬來人的困境》和一封在513前致於第一任首相東姑阿都拉曼的信箋﹐道盡了他一生誓志不渝的種族觀。而這種種族觀點﹐卻又恰恰保祐了他一生的平步青雲…在那個強權的年代。

現在﹐讓他礙眼的繼承人終於開始倒數下臺的日子。

黨選開打﹐馬哈迪的兒子--慕克里茲又順利取得新一任巫青團長的提名固打﹐以氣勢而論﹐很有可能如願選上新一任團長。

這位新權貴﹐在父親的眼裡是一名成功商人﹐依靠自己努力擁有上市公司﹔雖然大部份制造合約皆來自官聯公司﹐但無損他作為一個新土著貴客的形像。

記者詢問慕克里茲關于大量提名所得到的感想﹐他的回應是﹕黨內需要改革的聲音。但更大程度上﹐是不是應該被解讀為﹕還有很多懷念馬哈迪時代的希望的投射﹖

輿論開始在制造馬哈迪主義回溫﹐這也許是巫統黨員對那些屬於他們的美好時光的一種流戀。

但馬哈迪主義﹐如果存在的話﹐對國家--到底是幸、抑或不幸﹖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