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出生自70年代的X、Y世代而言,90年代是重要的10年。
70年开始,政治上开始出现分野,换了三任首相,新经济政策出台、主宰国家后来40年命运的国阵也刚成立,国家在70年代也踏上了产油国列车。
进入80年代,国家经济开始步上工业化,在被称谓为‘发展之父’的马哈迪上台,国家现代化进程加速。
在教育上,马哈迪政府开启第一次改革,推出3M制度。
在工业上,则喊出了‘向东学习’的口号。‘向东学习’的最大成果,如果有的话,就是催生了国家汽车工业;普螣的诞生,标志着国家工业化的迈进。可惜的是,过了25年后,还是停留在制造‘山寨版’的学习程度。
在政治上,马哈迪数度面对党内挑战,但都有惊无险安然步过;80年代末的‘茅草行动’,马哈迪政府向胆敢挑战政令的所有人士发出最强有力的反击。
走过了80年代的各种挑战,来到90年代,马哈迪再催生了《2020宏愿》。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目标 -- 国家将用20时间,和其余先进国并肩看齐!
在经济上,90年代是蓬勃的。
国家中小型工业以出口为导向获得巨大增长,石油也带来可观外汇,储蓄了好几年的老百姓们也开始蠢蠢欲动。
在年平均9%的经济成长带动下,外资陆续进驻,股市迎来国家历史上第一次大牛市。
在经济蓬勃发展的层面下,是一片的空洞和苍白。
每个人都好像日子好了很多,上餐馆消费和到国外旅游的次数都增加了,造就了餐饮业、旅游业和娱乐事业的大肆扩张。其余的汽车业和地产业,更是出现百年难得一见的兴旺。
这种现象,正好再次印证了老人家最爱挂在口头上的警世语:发展,才是硬道理。
那个年代,在政治上、社会里,氛围是压抑、肃杀和不平的,但是经济飞螣带来的欢愉,盖过了所有的一切。其余的,都显得卑微不堪。
90年代末的一场金融屠杀,则像是一场盛大派对后所留下的杯盘狼藉,大家都有点倒兴,也有点宿醉式的不知所措。
马哈迪政府的晚期,和他上位时的挥洒自如、睥睨天下大相径庭。
拿掉了那幕自我宣布告退的苦求土著把拐杖丢掉,基本上,马哈迪还是一个原原本本的种族主义者。
21世纪的三年后,马哈迪让阿都拉接位。
阿都拉任内没有大作为,但是相对放宽了言论管制。除去了那些走廊和特区,留下来的印记就是让国阵再度刻骨铭心的308政治海啸。
历史竟是如此诡异,不到十年时间,国家再次三度换相。
来了纳吉,配套是‘一个大马’、‘绩效制’、‘转型经济’、‘高收入国家’和‘关键重振区域’等等口号,但是,政治、教育和科技等方面的相应改革却依然是个听不见也看不见的屏障。基本的人才库如同干枯的水塘,是‘气候恶劣’所造成的自然现象。
如果口号有成,是不是让这个国家所有国人重蹈一次90年代的历史?
今晚,《一个绩效、转型和高收入的大马 -- 愿景或陷阱?》请来三位专家,中肯地为大家理性分析国家未来的经济走向。
培风中学七时三十分,到时候见!
Monday, November 29, 2010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