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31, 2009

‘掠水’大攻略

市政府從文化街的封街中得到做生意的啟示﹐突發奇想﹐要讓封街做生意的活動在甲州遍地開花。

從張掛在一些偏遠甘榜路邊的一條條廣告橫幅看出﹐新牛頓小販中心旁的計劃封路路段﹐即將成為鼓勵友族年青人從商的一個大好機會。

殊不知﹐在將要開始‘嘗試與改進’(Trial and Error) 此計劃 的前幾天﹐卻遇上朝野華裔政黨的阻撓、當地商家的抗議﹐強行開張大吉的第一天﹐也因為不明的原因而暫時擱置。

和一位友人談起此事﹐這位朋友有如下的見解﹕

第一﹐如果封街擺攤是如此任意草率﹐政府說封就封﹐以後還有誰敢投資買店舖﹖

第二﹐封街的主意是來自市政府還是哪些‘利益’團體’﹐是不是圖利某些‘有關係’的封街承包商﹖

這位友人的看法非常透徹犀利﹐而且懷疑也非常合理﹐因此把完整口述轉載﹐把他的觀點呈現出來。

想要把一個差不多已經起死回生的街道改變成另一條遊客的夜市﹐到底算是哪門子的好主意呢﹖

是為了讓該處的遊客有多一些蹓躂的景點﹖

是為了讓在經濟上仍處於弱勢的友族同胞有個低成本、高人流的地方嘗試做生意﹖

還是﹐為了最不能言的、背地裡的某些‘有生意頭腦’ 人士 的荷包﹖

作為一個有效的政府﹐是應該創造一個適合營商和利商的環境讓私人界去發展﹐而非伸入一隻手去主宰營商的生態﹐又或加入一份和民間競爭。

有時候﹐還真的慶幸有那三五個反對黨議員﹐如果沒有他們的存在﹐或許市民也無從知道甲州政府的投資之道。

譬如﹐如何把一個原本應該是建為停車場的一棟樓﹐經內部刪改變為一座躊躇滿志的電子大廈﹔到電子大廈失敗夢醒﹐又讓毫不相干的甲州水務局來出錢收購﹐接過爛攤子。

又譬如﹐出錢收購馬六甲廣場﹐買價六千多萬馬幣﹐租金收入最樂觀計算也不過每月七十萬馬幣﹐但至少四份三是欠款﹐收不收得回是個大問號。租戶逐漸減少﹐人潮也不見增加﹐都是該廣場面對的大問題。

再推遠一點﹐那粒投入超逾三千萬馬幣但遊覽人數日漸減退的大馬眼﹔馬六甲國際展覽會議中心和漢都亞特別行政區那一帶﹐到處林立卻又到處空蕩蕩的高樓大廈…這一些﹐都是政府主導下的投資計劃﹐還需要數下去嗎﹖

私人界投資﹐盈虧自負﹔政府投資﹐盈虧人民負﹐中間的過程還產生了擠壓作用(Crowding Out Effect) ﹐把應該來自民間的投資效益給吞噬了。

但都無損政府投資意願﹐因為﹐最重要還是有‘掠水’ 的作用存在﹗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