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13, 2010

货币战争,打什么?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年度会议草草闭幕,没有商讨出任何结论,却绘声绘影出现了‘货币战争’的威胁。

货币作为全球贸易的往来帐项支付已经行之有年,全球化的构筑成型加快贸易壁垒的崩塌,而货币除了作为交易之用途,也变成‘蝗虫式’的避险基金冲击一个开放式国家最为快速有效的工具之一。

1997年发生在东亚国家的金融袭击,呈现了一次金融史上最大和最猛的货币袭击;一直到香港那一役,由中国背后出手相援,才结束了那一次大规模的货币袭击。

自此以后,货币成为了贸易结算工具以外,也可以是变成一个‘大杀伤性’武器。

人们从那次金融危机里学到的是:一,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只单纯强调生产总值的增长;二,国库空虚外汇储备不足会引来蝗虫基金的袭击;最后,国际货币基金的那一套,也未必能准确适用于每一个国家。

悠悠十数年过去,国际金融在新世纪初的第一个十年里又遇上另一次金融大灾难—2008年次贷风暴,这一次的危机迫使受灾的西方国家大开印钞机,以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企图逃离险境,并加速经济回温。

结果是,全球处于低息环境兼且游资过量。美国失业率依然高企不下,而中国则凭着强大的外汇贮备全身而退,也趁危机的出现进一步占据全球出口贸易的地位。

美国投入大量资金挽救经济,却无法在短期内收到预期效果;中国死守维持汇率的优势,其余各国也不甘弱势美元影响出口,纷纷出手干预货币,当供求失衡,货币防卫战初绽。

这个局面,也就落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谓的:‘各国无共识,货币战升温’。基金组织还发布公报承诺解决‘全球失衡、资本剧烈流动和汇率变动等问题’,以避开一场‘可能’爆发的货币混战。

这一场货币战,从阴谋论的角度来看,可以简单理解成只是中美两国在货币政策上的歧见-- 美国要中国加速增值,中国却要避免成为另一个日本-- 以致无法达成任何协议。中国说到底也没有义务帮美国复苏。

美国中期选举在即,把中国视为假想敌捞选票是简单的选举策略。除了在南海一带开辟战场为中国带来干扰,把货币战争概念的引进,也符合了转移视线、避谈经济不振的上佳议题。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