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12, 2008

從吃悟道

50年代的香港﹐出了一個好吃的報章總編輯﹐為自家報章開了個專門談論吃的專欄﹐並為自己取了個筆名叫特級校對。

特級校對是名老饕﹐對粵菜更是有獨到的見解和處方。專欄一出﹐頓時吸引了萬千的讀者。我們後世的人都錯過了這精彩的一段﹔幸好﹐特級校對的后代將他的所有飲食著作都湊集完整﹐出了一輯合共5本的書籍﹐命名﹕《食經》。

食經﹐開宗明義不是五本食譜﹐而是一套經義。簡單而言﹐它不教人燒菜放多少糖或鹽﹐而是告訴人們為何要放糖或鹽。

特級校對在50年代那個貧困的戰後時代裡﹐用了很多便宜合時節的材料﹐做一些適合一家大小用餐的菜式。在書中﹐常常會回應讀者的詢問﹐比如﹐現在雞貴牛肉貴﹐該用些甚麼食材來取代貴價貨﹖特級校對的滿腹吃的經論裡﹐單是雞蛋和豆芽的做法﹐就有數十種之多。特級作者的孩子在序中的回憶﹐特級校對不只會做小菜﹐山珍海饌更是拿來招待好友的不傳佳餚。

五十多年後﹐我們有幸從書中重溫各種經典粵菜的正宗傳統口味粵菜和做菜方法。

五十多年後﹐我們也將生活在特級校對當年所經歷的困苦環境所折騰。

只是﹐特級校對沒有在書中談論到當年的困苦生活中當地政府的應對態度﹐我們無法知道當年香港的英殖民政府有否勸請人民改變生活和飲食習慣﹖還是人民的生活智慧促使自己改變以渡過難關﹖

在遠古的封建社會裡﹐每逢天災人禍﹐代表上天來管理人間的天子(也即是皇帝)﹐通常為了表現一種憐恤萬民受苦受難的處境﹐會向上天發願﹐以禁閉自己一年不沾酒肉來換取上天的輕罰。古代的皇帝尚且知道用一種心理的手段﹐透過不沾酒肉一年的誓言﹐來喚起人民共赴艱難的同理心。當然﹐關起門來到了後宮﹐花天酒地又是另一回事。

應酬費減個10%﹖別開玩笑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