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February 23, 2009

吃口豬肉﹐也難﹗

十數年前﹐剛自大學畢業﹐有位香港同學隨我來到我的故鄉﹐帶著他由南到北遊了西馬半島一遍。他的結論是﹕數小食﹐以檳城排第一﹔數居住環境﹐當以甲市為首選。

往後的日子裡﹐香港同學又陸續來了好幾次。他說﹐馬六甲有幾樣食物﹐總是讓他念念難忘。

三種難忘的食物﹐分別是﹕潮州糜﹐雞飯和烤乳豬。

總結他的飲食經驗﹐甲市的潮州糜有些小菜做的比香港的“打冷” 還正宗﹐雖然少了些鹵水鵝片和凍蟹。雞飯則以雞肉和沾醬為精彩﹐飯倒是其次。最後的一味烤乳豬﹐則是以不凡烤功﹐烤出脆皮且入口即化的薄片﹐選用乳豬也夠嫩夠油水。

好些年過去了﹐潮州糜的生意依然存在﹐只是大多面對後繼無人的窘境﹔雞飯的生意在遊客日益增多的情況下﹐越做越興旺也越開越多檔。

最為惋惜的那一道烤乳豬﹐自90年代末的立百病毒﹐21世紀初的口蹄疫、日本腦膜炎﹔政府政策的不明朗﹐甚至有意無意刁難養豬業者﹐再加上漲肉劑的糾纏…。吃道香噴噴的烤乳豬﹐成為可遇不可求的事。

記得最近和最後吃到的烤乳豬﹐是在一場婚宴上。據猜測﹐那隻烤乳豬﹐多半是來自進口的半製成品﹐在上桌前再略加施工。最難頂的是﹐擺上桌的那隻﹐是以油泡取代烘烤的取巧方式完成。

不能說吃豬肉是華人的傳統之一﹐也不能說養豬業是甚麼民族大業﹐但畢竟﹐豬肉是大部份華裔的飲食習慣之一種選擇﹐也是華裔很多傳統美食一個不可或缺的主原料。

看看近些時候為了一張販賣豬肉的執照所引起的爭議﹐只是一張讓人民糊口飯吃的執照﹐卻以宗教化甚至泛政治化的理由來推搪否決。

有權決策的鄉委會和市政局﹐以近乎天馬行空的辦事手段引來不滿﹐導致鄉委會裡四名代表華裔權益的馬華代表憤而辭職﹐並把問題交由中央領袖處理。

四名破釜沉舟的鄉委員辭職雖然不能解決問題﹐但至少顯示一種決心﹐要改革﹐首先就要不怕失去權位﹐況且鄉委也不算甚麼撈什子官位。比較起另一邊廂六大區會﹐為了個橡皮圖章的上議員官位﹐而“晒人馬”要州主席屈服﹐看了不禁失笑。

政府的存在﹐是營造有利的經商環境﹐鼓勵人民在合法的條件下努力營生﹐而不是處處設限、處處刁難。有意正正當當經營的肉販﹐即使把店面用黑玻璃弄得好比在經營非法生意﹐還是無法得到一張合法的執照。

當吃口豬肉都已經是個難事﹐民生大計或經濟等大課題﹐還能有所依嗎﹖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