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22, 2010

海外天…升天

對于吉隆坡的童年印象﹐不是一座地表或一處旅遊點﹐而是‘大人餐廳’ 。那是一個剛剛開始步上小康的社會﹐對于有機會出‘遠門’ 的小城居民﹐‘大人餐廳’ 的上海菜式和小點﹐已經是驚為天人了。

後來﹐國家經濟漸漸邁向大肆發展之途﹐股市引來外資而走向第一個大牛市﹔不知怎的﹐和家人到吉隆坡必上‘大人餐廳’ 的習慣﹐也逐漸變成上‘海外天酒樓’ 為必選的餐廳。

在由青澀走向成熟的成長歲月﹐屢次接觸到‘海外天’ 令人贊嘆不已的精湛廚藝﹐讓味蕾在人生的訓練過程中﹐打開了另一番味覺的新世界。

90年代華人餐廳的大馬快速擴張﹐那時還沒有興起現在流行的‘現代化咖啡店’ ﹐也沒有模仿港式的‘茶餐廳’ 。‘海外天’ 當時就已經在全國開了好幾處分號﹐但相比起同時期的‘大同酒樓’ 和‘伊甸園海鮮’ 的業務擴張速度﹐還是遠遠不及。後兩家中式飲食集團﹐于當年股市火紅的年代先後上市﹔雖然﹐現在一個已經被除牌、而一個已經通過賣殼轉讓上市地位。

終于﹐又經過一段時間後﹐輪到另一家有市場品牌的老字號餐廳 -- ‘海外天’ ﹐宣布上市創業版。

把招股書拿來一看﹐發售價23分馬幣﹐去年業績6千5百萬﹐淨賺5百15萬﹐合擴大資本後2億4千5百萬股每股賺益2分或淨賺益率8%﹐發售標價約12倍本益比﹐每股淨資產值是20分馬幣。上市後大股東仍佔約七成股權﹐6千6百40萬股的新股當中﹐3千5百40萬通過私下配售進行﹔籌集1千5百27萬2千馬幣﹐上市費用佔了1百72萬7千馬幣。

再把旗下業務分拆來看﹐位于隆市燕美路的老店﹐單只一間就供獻了25%的全年營業額﹔另一間位于八打靈的分號則供獻約14%營業額﹔月餅和糕點﹐也供獻約16%營業額﹔餘者由其他分行和旗下品牌供獻。

創業版是從‘馬斯達克版’(MESDAQ) 轉型而來﹐換了名字﹐也再不需要營利背景支撐﹐只需要有投銀和造市者配合﹐沒有科技、沒有高成長﹐一樣能夠上市籌資。

以一家本地著名的老字號中式餐飲業者而論﹐為何選擇匆忙上市創業版﹖而不是累積足夠營利﹐一舉上市主要版﹖

也許﹐就是為了籌資加速擴張成度﹐把旗下的各種品牌﹐迅速進佔全國甚至海外市場﹔況且﹐上市還能加強各方利益者(STAKEHOLDERS)的信心。上市的發佈會上﹐顧問們不就信心滿滿地表示籌集約1千4百萬﹐預計兩年內多開4間新店並展望未來約15%的成長率。這個15%的成長願望﹐以現狀來看﹐只能以幾聲‘干笑’ 帶過﹗

中華民族奉‘民以食為天’做為文化的一環﹐餐廳絕計無法像開‘7-11’便利店一樣快速復制﹔如果是快餐﹐眾所周知﹐除了香港或美國這些高節奏的大城市才養得起‘大快活’ 、‘大家樂’ 或‘筷子’ 這類中西合并的所謂連鎖型‘中式快餐店’ ﹔其餘地區﹐大都敵不過味蕾的挑戰﹐存活下來者幾稀矣﹗

獨立顧問為‘海外天’ 上市一事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洋洋灑灑列出各種各樣不明朗因素和行業面對的風險威脅﹐可是﹐始終沒有點出老顧客心中最憂慮的一點 --上市後﹐為了顧及更大的市場和上市條例﹐還能賣豬肉嗎﹖沒有了上等金華火腿的上湯做底、沒有了肥厚的蹄膀、沒有了豬油香﹐悠久而深厚的中華飲食文化﹐少了一味入饌﹐味覺上就已殘缺不全﹐再難引人入勝。

入廚已50年的俞老板﹐以工整的中文名字簽署申請文件準備上市﹐除了恭賀另一家中式餐廳終于獲得上市之餘﹐心底下感覺竟然還有點悵然若失﹗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