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3, 2009

非買黃金不可﹖

從美金取代布來登森林協議(BRETTON WOODS) 的黃金地位後﹐黃金幾乎是只作為裝飾和工業用途﹐價值大不如前。

70年代越南難民逃難時帶了大批黃金的事﹐也不常見到。

但是﹐到了2005年後﹐黃金價格又復活了。

05年開始﹐中國等新興大國啟動國內建設﹐帶動原物料價格向上沖。所有有價物品﹐都隨著世界景氣的持續好景﹐在接著的數年內創下新高。

到了08年﹐次貸風暴大規模爆發﹐從美國開始席卷全球﹐股市崩盤﹐連帶貨品、期貨和產業市場等也隨後劇跌。

後來﹐有報告顯示﹐原產品物價的高飆﹐有一部份是炒家作盤把價錢推高﹐造成用家都不得不付出高代價。比如﹐石油價格達147美元﹐實際上不是需求和供應的問題﹐而是炒作的問題。

金融風暴來襲﹐幾乎所有的原產品物料價格都被打回原形。

現在﹐就只剩下黃金還高高企穩。

誰需要黃金呢﹖每個人都想要﹐但並非每個人都需要。

換句話說﹐誰需要用到黃金呢﹖

有人會認為﹐印度人喜歡黃金﹐有點閑錢就會買來黃金儲存。

有人會說﹐像越南這個戰爭陰影還揮之不去的國家﹐它的國民相信黃金多過貨幣﹐隨時發生了甚麼動亂﹐拿了黃金就逃。東歐的一些國家也存在這種心理。

也有人會說﹐有華人的地方﹐結婚娶嫁總要八點金點綴一下喜氣﹐非買黃金不可。

還有的原因﹐比較可以解釋黃金價格高企的﹐大概是美元弱勢。

美元弱勢﹐讓更多依附美元的國家更感到擔懮﹐因此這些國家的國民都紛紛以貨幣換來黃金儲存﹐希望金融危機、貨幣貶值和高通膨不至于把一生的努力都吃了。

大家相信黃金能保值﹐落力地、大量地買﹐黃金價格再度沖破每盎士1000美元大關﹐一年內兩度嘗試挑戰新高價。

專家表示黃金價格會長漲﹐銀行也趁勢推出黃金投資單位﹐金商更是高喊投資黃金是最佳時刻。

奇怪﹐這些論調和語氣怎麼聽來就和“石油會沖破每桶200美元” 那麼相似﹖

買黃金﹐要戴在身上必須擔驚受怕﹐不戴又要找個安全地方收藏起來。買了黃金﹐有紀念價值的又不能賣﹔想賣﹐金商又必須克扣市價的10%-20%作為費用。

到底﹐買黃金來干甚麼﹖

真的只有漲而不跌的東西嗎﹖

1 comment:

Unknown said...

古語云: 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危險...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