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2, 2009

和首相說拜拜

巫統的改選和看似‘團結大會’ 的 結束後﹐緊接的就是首相的惜別會。

第五任首相阿都拉﹐人稱伯拉的‘短命’ 首相﹐成為大馬史上首相任期最短的一位﹐但至少他沒有薨于任上﹐還可以在下任後安享晚年。

五年半﹐也不算短了﹐比起日本和泰國近十年來的歷任首相﹐只有艷羨而沒有遺憾。

可是﹐終究伯拉是在黨內壓力下﹐不得不提早下臺﹔這一點﹐倒和首任東姑的下臺方式同出一轍。

說獨立的功勞﹐伯拉沾不上邊﹔說發展的努力﹐伯拉還缺乏可以歌頌的項目﹔說國家前景的描繪﹐伯拉的論述更是貧乏。這是不是表示伯拉完全沒有功績﹖

伯拉一上任﹐先把前朝遺留下來的大型發展如新馬彎橋、雙軌鐵路等先擱置下來﹐引來馬哈迪的痛罵和攻擊。在伯拉任內並兼任財長的日子裡﹐世界石油價格攀上歷史高峰、國內股市沖上歷史新高點﹔但這位首相兼財長﹐卻沒法讓他的財經班底擬出一系列相對合理的經濟數據﹐以致國家依然連年寫下財政赤字。到了經濟大災難降臨﹐只有匆匆把財長的職務和候任的納吉對換。

除此之外﹐真的一無是處了嗎﹖答案是﹕不﹗

我們都知道﹐伯拉在位時﹐是言論大開放的時代﹔過去對言論和集會的鉗制﹐在伯拉的掌權日子裡﹐都獲得大幅度的放寬。有說這種言論自由也得歸功于電子網絡的發展﹐但為政者的政策和執法程度﹐也應為言論開放的風氣記上一功。

伯拉的‘開放言論與集會自由’ 功績﹐原本已經可以等候以‘開放言論之父’ 的美稱寫入歷史﹔但是﹐去年9月突然發出‘內安法令’ 于24小時內逮捕了3人﹐又為‘開放言論’ 的前景添上陰雲。後來﹐又陸續發生了一些催淚彈和水炮鎮壓事件﹐和引用‘煽動法令’ 陸續提控了一些因言入罪的公眾人士﹐更讓伯拉陷入了備受攻擊的局面。

這一些事件﹐到了伯拉卸下黨主席前一刻的最後黨內演講﹐有了一個總結。

伯拉苦口婆心地勸請就要上位的新領袖們﹐金錢政治、鉗制言論、極端種族主義、不改革不反省凡此等等﹐都將讓禍害降臨到黨的身上。

說得聲淚俱下的同時﹐大會的外頭卻在分發'伯拉須下臺的25個原因'小冊子 ﹔其中最強調的是兩個字﹕軟弱。

與此同時﹐內政部短期吊銷三個在野黨的黨報各數月﹐巫統黨選也把6家網絡媒體的採訪權否決﹔機器開動﹐是不是預示著山雨欲來﹖

臨別依依﹐走時伯拉還先奉送女婿一名以繼續效力。

送甚麼都好﹐只祈求走後別把’言論自由‘也一并帶走﹗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