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20, 2008

石油價格的迷思

前言

民間普遍有這樣的一個疑慮﹕油價不停大跌,政府說取消津貼,事實是不是已經跌到政府不必津貼,反而是我們在津貼政府了?又﹐石油價格在我國到底如何訂立﹖

對於第一點﹐現在已經不是疑問句而是肯定句。

國內貿易與消費人事務部部長沙里爾已經證實政府不再津貼而且還有錢賺。

我們的問題只餘下﹕以一個產油國而言﹐油價為何回不到1.92以下或更低﹖最大的原因﹐是不是政府的揮霍無度﹐導致收入不足以維持一個平衡的預算﹖

部長說﹐別忘了在六月石油大漲時政府已經給予私人汽車(2000cc以下)625元馬幣和電單車125元馬幣的特別回扣﹐有效期至明年三月。

無論如何﹐這一篇﹐先讓我們來嘗試打開訂立油價的黑箱。

正題

石油﹐已經是控制了人類的經濟活動和日常生活的重要礦物。要想真正去了解石油這項產品﹐把資料收集、分類、整理﹐再加上近年來石油價格飆漲的各種成因又或可能原因﹐大概足以寫成一篇博士論文了。

石油的蘊藏量一直都是個未知數﹐因此﹐常常聽見專家大聲疾呼能源危機﹐勸喻人類善用石油能源﹐因為若不加以有規劃地使用﹐一百年後石油可能就會使用殆盡。接著﹐隨石油危機而來就是價格飛漲﹔全世界除出幾個產油國以外﹐大部份人類都為這個罕有的礦物能源付出高代價。

那石油的價格到底如何計算﹖為甚麼委內瑞拉的石油價格每公升不到1元馬幣﹖為甚麼西方國家大都付出5至7元馬幣的價格﹖有人會說﹐委內瑞拉是其中一個大產油國﹐所以能以每公升0.12元馬幣的價格讓委國人民享有低廉的汽油﹔那為甚麼另一個大產油國 -- 俄羅斯﹐它的每公升汽油價格卻是貼近西方世界的價位﹖

這其間的差異﹐第一點是各國的石油稅制不同﹐西方國家大都對石油抽取高稅率﹔第二點是生產成本的差異﹐以俄羅斯為例子﹐高稅制加上生產成本居高不下﹐自然就沒辦法讓老百姓享受到便宜的油價﹔第三點﹐就是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石油津貼。津貼﹐是發展中國家最長用的一種補貼方式﹐以讓較為貧窮的下層社會人士﹐也有能力消費某些高漲的物品﹐也讓某些需要受到保護的本土工業能稍微減低成本。

馬來西亞的石油﹐長期以來就是一項受津貼的商品。

在08年大選後﹐現政府決定不再負擔大筆的石油津貼﹐大幅度地把石油每公升的售價提高到2.70元馬幣﹐一次性調整了0.78元馬幣﹐升幅高達41%。政府當時宣稱﹐只要石油價格回落﹐我們國家的汽油價格也會回調﹐而且保證今年內不會再調高。從那時起﹐我國正式進入採取浮動油價的新里程。

在六月的調漲後﹐國際油價攀上歷史新高的每桶147美元﹐政府也信守承諾﹐沒有再度調高國內的汽油售價。在見證了歷史高價後﹐一場醞釀已久的次貸風暴﹐正式從美國本土席卷全球﹐把所有的原產品價格都打回低點。

我們國內的汽油價格﹐從峇東埔補選前夕的8月23日調降開始﹐一直到日前的第五次下調﹐合共減了0.70元馬幣﹐回落到每公升2.00元馬幣。可是﹐民間顯然有異議﹐比照目前的汽油市價和國際原油價格﹐大家還是認為政府應該再大手減低油價至更為低廉的價位﹐才算合理。(大家心裡也許都興起那個“朝三暮四” 的成語故事﹐害怕被當成了猴子。)

到底﹐汽油有沒有一個合理的內在價格﹖

讓我們來為石油價格做一番抽絲剝繭﹐看看能不能理出個頭緒來﹖

在上個世紀90年代後﹐原油價格波動如何影響汽油定價已經開始透明化﹐各國有各自的稅制和其他成本以決定最後的汽油賣價。基本上﹐全球原油卻是分成四大區塊作為一個基準﹐比如美國就根據西德薩斯中介(WEST TEXAS INTERMEDIATE﹐ WTI) 的原油價格來定價。馬來西亞是根據達比斯和杜拜(TAPIS & DUBAI) ﹐兩個區域的混合價格來設定汽油的價格。

有幾項簡單的換算是必須知道的﹕

世界原油的每桶統一容量﹕42加侖
1 加侖 = 3.785411784 公升
每桶原油能提煉出大約19.2加侖的汽油﹐余者生產其他石油產品

假設﹕
原油價 = 56美元
美元對馬幣兌換率 ﹕ 1﹕3.60

有了這些簡單的數據﹐我們就能夠在安坐家中﹐簡單算出每公升大約價格。

一桶原油﹐只有45.71% (19.2除以42) 能提煉出汽油﹐每桶價格目前大約56美元﹐也就是25.60 (56乘以0.4571) 美元的成本。這19.2加侖的汽油提煉出來﹐轉換成公升制就是大約72.68 (19.2乘以3.785411784) 公升﹐拿25.60美元除以72.68公升﹐得出每公升0.3522美元的成本價﹐再兌換成馬幣 (乘以3.60) ﹐算出每公升大約等於1.268元馬幣。

就那麼簡單嗎﹖

當然還得加上提煉的成本。根據2005年的數據顯示﹐每加侖的提煉成本大約是0.20 -- 0.50美元不等﹔近年來鑽油的成本不停高漲﹐鋼材鐵器等原料也沖上新高﹐國油的年表裡就報導了大約2到3倍的飆漲﹐但提煉汽油的器材成本是一次性的投資﹐然後逐年折舊攤分﹐所以不管原產品原物料如何飆漲﹐取中間值每加侖0.35美元的提煉成本是合理的假設。這樣一來﹐汽油的價格又加上0.33*元馬幣﹐合1.60元馬幣。

* (0.33元馬幣的計算法﹕0.35美元乘以19.2加侖﹐除以72.68公升﹐再乘以3.60的兌換率。)

我們再回想國內貿易與消費人事務部長的評論﹐部長說當原油價格下滑到65美元以下的時候﹐政府已經毋需承擔任何津貼。以目前每公升2元馬幣的市價計﹐政府毋需津貼﹐燃油供應商還能賺取每公升0.19馬幣的毛利﹐添油站則是賺取每公升 0.12馬幣的毛利﹐減一減﹐恰好是1.69元馬幣。
所以﹐國人的一些不滿情緒﹐大概就是明瞭政府已經不再津貼汽油﹐完全進入到用者自費的新能源政策。

有興趣了解多一點關于石油價格﹐國油賺益或政府在過去補貼的情況的讀者﹐不妨登錄國油的網站﹕www.petronas.com, 可以了解國油這家大馬最大又最賺錢的機構一些有趣的數據披露。

國油在截至2008年3月的年度報表裡﹐清楚記錄當時原油價格是117.50美元的每桶價格﹐市價應該是每公升3.36元馬幣﹐但政府津貼了0.66元馬幣﹐所以汽油才得以2.70元馬幣售予大家。換言之﹐現在平均原油已經下滑到117.50美元買兩桶的新低﹐3.36元馬幣也能買兩公升才對。

國內大小投資機構的研究部門﹐按目前的原油價格走勢﹐計算出石油的合理價格大約在1.43 – 1.57元馬幣之間﹐十間投資研究部門有十個不同答案﹐容許百分之五的計算誤差﹐那這些計算出來的價格﹐即使和政府的計算法有所出入﹐相信亦差異不遠。

如果原油又跌回到每桶30美元的舊價﹐算算看﹐我們可以回到汽油每公升1.30元馬幣的好日子嗎﹖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