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7, 2009

讓學巴漲價

漁民的罷海事件告一段落之後﹐輪到學生巴士業者“起義”。

漁民的訴求是要政府把他們做業成本裡最大的一塊﹐即燃油的每公升買價﹐由政府補貼以降低到1馬幣的水平。由內閣部長斡旋﹐最終政府減了20分馬幣到每公升1.20馬幣。漁民們勝了一仗﹐宣佈結束罷海﹐再度出海捕撈。

結果﹐政府在漁民罷海事件上是有點灰頭土臉﹔罷海問題影響最嚴重的那幾州內﹐地方的州議員和國會議員勇敢地和漁民站在一起向政府施壓﹐成了最大贏家﹔真正輸家是廣大的人民。

好了﹐學巴業者跟著出來喊活不下去了﹗

在這個事件的背景是﹐學巴業者之前因應汽油大漲﹐征收類似航空業的燃油附加費﹐達車資的附加30%。而在前一個時候﹐商用交通工具也提高了30%的車資。

現在汽油回落﹐政府要求業者回調收費﹐學巴業者卻要求政府增加津貼以把學巴業的燃油減至每公升1馬幣﹐否則不取消30%的燃油附加費。政府回應是﹐不取消就吊銷執照﹐但學巴業者依然冒險照收﹔雙方僵持不下。

為甚麼不干脆讓雪巴業者維持高收費呢﹖為何不恢復讓市場主導應求呢﹖

如果政府決定採取強硬手段﹐吊銷不肯調低收費的學巴業者的執照﹐能贏得民眾的喝采﹐還是造成使用者更大的痛苦﹖

對於一般沒有用到學巴服務的大部份民眾﹐自然不希望政府又用國庫來慷人民之慨。

那就讓學巴漲價﹐讓市場恢復自由調節的機制。

如果漲價已成定局﹐需要用到學巴服務的家長就會開始籌劃﹐到底是接受漲價﹖還是轉換學校、轉換住處﹖又或者尋找共車上學的機會﹖

同樣的﹐如果眾多的學巴用戶(即學生家長) 都覺得漲價不合理﹐因此改換其他方式或服務﹐那問題就會回到學巴業者的存亡或轉業了。

要把這個問題無限擴大﹐還可以牽扯到政府的教育政策﹐導致很多學生必須長途跋涉到離家數十公里的學校上課。

但我們只要把問題縮小﹐把政府無形的手拿開﹐把無謂的民粹主義放下﹐學巴業者的問題﹐只是單純的市場價格定價機制和供求問題﹗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