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25, 2009

改道、貨櫃、計算機

同一天的報章地方版裡﹐刊登了兩件涉及民生和政策大方向的新聞。

在上半部較顯眼的版面﹐登出的是甲州政府決定附順民意﹐把馬六甲拉也大道還原至二月改道前的原貌。

先回看一週前﹐在還沒有從州行政議會取得同意還原道路的議決前﹐同一班人士出現在報面上﹐宣稱為了向民意展示最大的誠意﹐將向地方行政會議提出伸訴回歸原狀。

就如一齣事先張揚的宣傳劇﹐可偏會有保持懷疑態度的人﹐這包括了我。個人還私底下和朋友打賭﹐如果真的還原改道前原狀﹐我願意為付出努力表達民意而又取得成效的人士﹐給予最真誠和熱烈的掌聲致意。

大丈夫言出必行﹐既然事實已經出來﹐和社會上一遍的歌頌之聲相唱和﹐毫無保留為成功達致還原道路的有關人士和政治人物﹐表以最深的謝意。

可是﹐我同時也是一個‘打破沙鍋問到底’的蠻人。

到底﹐從改道前的所謂‘專家報告’ 和‘意見’ ﹐到後來又還原的三個月實驗期﹐專家的報告和意見影跡何在﹖

改了又還原後﹐整個工程又耗費了多少資源﹖

逢假日必塞的交通問題﹐又有了甚麼解決新方案﹖

可喜的是﹐還原後的拉也大道和聖約翰山路﹐再也不會折騰每日需要上班幹活的普通老百姓、還有因為改道而招致生意量大減的商人。

另一半的新聞﹐則又出現貨櫃教室的需求。

按照招茂華小的估計﹐若教育部的批款在數個月內不能批下來﹐招小必須先引進多四個貨櫃教室﹐才能應付下學年的學生人數。

四個貨櫃﹐一個25萬﹐合共1百萬馬幣﹐共增加八間教室的數量。

為什麼不善用國家的資源去建設更美觀和適用的建築物教室﹖社會上很多人都不了解為何必須以貨櫃來解決教室的不足﹖為何貨櫃的價格會高達25萬元一個﹐有沒有利益輸送的問題﹖為何政府應對批款的要求需要官僚體系用那麼長的時間來決定﹖為甚麼新政治的論說還需要妥協于這種行政偏差﹖

這裡可以問上10個為什麼﹐同樣的也會引來‘黨性特強’ 的馬屁精來逐一辯駁﹐甚至還會臭罵對貨櫃有意見的人等於阻礙了華文教育的發展﹐真是荒天下之大謬﹗

兩起事件﹐一樁是屬於州級的改道小事﹐另一樁則是屬於國家級的教育政策大事。做了一件人人贊好的‘知錯能改’ 並從善如流之事﹐可能也不過穩住幾百票﹔但教育和行政偏差這等‘知錯又不改’ 所暴露出來的糊塗帳﹐分分鐘就是倒臺下野的致命一擊﹗

政治的計算﹐也不過如此﹗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