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31, 2010

一點回應

我是一個不黨不群的人,有幸認識甲華堂青一班理事﹐实屬機緣巧合之事。

華堂青想要推動公民社會﹐與我的理念不謀而合。幾次深談﹐促成我以個人身份﹐擔任甲華堂青所主辦公民論壇的講座主持人。

沒黨沒團的背景﹐也許是華堂青選擇我做为主持的原因之一。

兩次合作下來﹐因為參與了整個筹划過程﹐华堂青公民講座所选择的议题﹐都是趨向議題的重要性质方向探讨。主講嘉賓的邀請更是盛重其事﹐務求做到主講人擁有足夠資歷﹔在敲定主講人的時候也做到力求平衡﹐一是讓有政黨背景的主講人﹐兩大政線都有代表,或者完全摈弃有政党背景的主讲人。

公民論壇的最大意義﹐不在于提供一個抨擊大會﹐也不是一個熱情揚溢的政論大會﹐而只是一個平臺﹐讓具专长有見地的主講人﹐通過一場不長不短的理性討論﹐讓民眾帶回一些思考。

幾次論壇辦下來﹐開始獲得寂靜小城民众支持﹐出席人數一次比一次壮观,令人振奋。

可惜﹐偏偏華堂青的這番努力﹐却被扭曲為‘迎合反對黨喜歡熱炒的敏感性話題’。

這個國家﹐如果真的是敏感話題如種族或宗教課題﹐不需要這些扭曲者站在一邊嚷嚷﹐《內安法令》早就自動伺候,加上警察政治部的密切关注,敏感之说又从何而来?

唯一可以解释的,是所谓的敏感话题,正是切中要害。人民想知道多一点的课题,却是扭曲者最无能为力,而且极之逃避的课题。

刚过去的三场讲座,《两线制的泡沫化?》、《地方议会选举:可为或不可为》﹑《民心不一,政局难料:人民到底要什么?》﹐那一個议题不是以正反兩面為題討論﹖那一次不是把人民的需求擺在最前提﹖

如果一个执政政党,因为无力也无能回应这些课题,只能够简单化归类这些课题为‘迎合反对党’的课题,那么这个政党的存活,已经可知堪虞。

华堂青最近的年度提案也敦促华总不要矮化组织身份,贸然列席马华的会长理事会,这一项提案,毫无悬念遭来有关政党人士攻击。

华堂青的好意‘提醒’,只是要华团紧守‘超越政党,不超越政治’的守則,没有必要沦为政党的附庸或外围组织。 这一‘提点’ ﹐也完全符合公民社会的可贵处,即不准备沦为任何政党的鹰犬。

马华在经历了308政治海啸和‘叻思精神’的思革之变后,显然还没有找到回归政治正途和起死回生之路。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