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2, 2008

大蕭條

際此全球股市都紛紛步入熊市的當兒﹐讓我們來檢視一些過去所發生的一些史實。

在人類歷史上﹐如果談到大規模而且影響深遠的一場經濟調整﹐就不得不提30年代的那一場後世稱為大蕭條的長期經濟萎縮。

30年代的大蕭條﹐從1928年的歐洲大陸開始﹐到1930年橫掃美洲﹐1935年見到有點好轉﹔但1938年卻由希特勒點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火苗﹐一直到194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算一算這場人類歷史上的浩劫﹐總共綿延了21年後﹐才有修生養息的機會。

30年代的大蕭條﹐時代背景是經歷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不久﹐那個時候的金融也不先進﹐全球經濟系統還是以金塊為單位的金本位 (GOLD STANDARD) ﹐工業化、自由貿易等新興資本主義正盛行。大蕭條的現象由歐洲大陸開始﹐歐洲各國面臨不同程度的對外貿易減少﹐失業率開始提昇﹐物價飛降﹐股市開始重挫。當這股影響吹襲到美洲的時候﹐美國也不能避免遭遇到股市的首次大崩盤。股市崩盤後人心惶惶﹐美國人開始擠往各銀行取出現款以防銀行倒閉。美國政府持續挹資到金融系統內﹐但流通貨幣還是不斷減少。惡性循環下﹐經濟情況不停惡化﹐失業率繼續高漲﹐花費、開銷和物價持續下滑。

來到2008年全球經濟面對的﹐是原產品物價的飛漲﹐特別是石油價格的一漲再漲﹐已經把很多國家的通貨膨脹率逼上了歷史新高。高通膨的殺傷力把消費能力減低﹐消費減低也意味著工作的空缺會慢慢減少而形成高失業率﹐再來就有可能把通膨現象慢慢變成滯漲型通貨膨脹(STAGFLATION) -- 高物價﹐低消費。這樣地演變下去﹐經濟成長成為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妄想。

大蕭條比之70年代的石油危機﹐80年代的不景和後期的金融風暴﹐或90年代末的亞洲貨幣危機﹐是截然不同的﹔大蕭條的出現﹐是屬於一場大災難﹐並以另一場更浩大的戰爭劫難來結束。

2008年的這場經濟浩劫﹐主戰場是在期貨市場﹐但會以甚麼樣的方式結束﹖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