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16, 2008

最後的演講

人的一生﹐走到最後的盡頭時﹐有多少人擁有一個最後演講的機會﹖機會在手上的時候﹐會說些甚麼﹖對象會是誰﹖

過去的電影裡如《我的一生》(MY LIFE) 和《死亡遺願》(THE BUCKET LIST) 等﹐探討的是面對死亡的態度和心理掙扎歷程﹔還有那濃濃的親情﹐在死亡到來的前一刻﹐顯得那麼厚重而又難捨難離…。

如果發生在現實裡﹐又會是怎生一番光景呢﹖

美國卡耐基美隆大學的一名教授--藍迪鮑許(RANDY PAUSCH)﹐在2006年中診斷出患上胰臟癌﹐後經過先進手術切除大部份內臟。但不幸地﹐在2007年的復診中﹐發現癌細胞擴散至肝部﹐醫生冷靜地告訴他只有剩下三到六個月的生命。

在癌症已經成為文明社會的一大殺手病症﹐這樣的故事比比皆是。但﹐一個生命的精彩處﹐就在於生命的主人應對的不同處。

蘭迪教授得知生命所剩無幾的時候﹐最放不下的就是妻子和三個年幼的孩子。他細細思考﹐該在有限的時間裡﹐為孩子留下怎樣的回憶﹐讓孩子長大的時候還能對這個父親有印象﹖

恰好﹐大學也邀請他﹐在他的大限來臨前﹐給學校發表最後的演講。

藍迪教授當然樂意接受邀請﹐為了他熱愛的教育事業﹐也為了留下一個給孩子的真演講、假動作。

但該說些甚麼﹖思索了一些時間﹐他為自己最後的演講定題為﹕全力實現兒時夢想﹗

藍迪教授這一小時許的演講裡盡力不碰觸傷感的話題﹐轉而以詼諧幽默的語調﹐輕談他孩時的夢想。父母如何適當鼓勵和教育﹐良師適時出現指點﹐人生伴侶點燃生命火花﹐再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當中有淚有歡笑﹐有激勵人心之處﹐也有可供年青人學習的地方。

一小時的時間裡﹐沒法把他一生的歷練都說完﹐因此﹐他和友儕合作﹐把演講的精彩內容寫了出來﹐再加上其他的一些理念和感想﹐出了一本延長版的書﹐書名就叫﹕最後的演講 (The Last Lecture)。

在書內﹐可以分享到藍迪教授的撞牆經驗﹐對生命的熱忱、對夢想的不棄追求﹐又或其他別有用意的假動作。

藍迪教授在08年7月下旬經已離世﹐留下這一場演講﹐和補強的一本書﹐作為留在世上的最後一個印記。

秋風秋雨愁煞人﹐我們會因為天氣的變化而生了一層多愁善感﹔也會為一些賺人熱淚的故事而感動不已。

但﹐這是一場不一樣的演講。有時間﹐去買本《最後的演講》來看看﹐開始一個更有意義、也更積極的人生。

No comments: